AAAT

吴晓球:金融风险变异、科技渗透、国际交融标志中国金融进入转型时期

时间:2017年09月09日 作者:吴晓求 

导读:

编者按: 7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17国际货币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金融深
阅读全文
编者按: 7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17国际货币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金融深化、金融稳定与货币国际化”。15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上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主题为“强化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 吴晓球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目前中国金融进入了重大转型的历史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中国的金融结构正在悄然地、历史性地发生调整和革命。第二,科技对中国金融正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三,中国金融机构越来越国际化,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中国金融正处在关键的历史时期,改革必须顺应这些变化,必须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变革,以提升中国金融的竞争力和金融功能的改善,必须要推进科技对中国金融的深度影响。金融监管最重要的理念是逆周期,要形成逆周期的监管理念,形成科学的监管指标和准则,必须与时俱进。 以下为演讲全文: 国际货币论坛举办至今已经有六年的时间,对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关于国际金融问题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论坛在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完善全球货币体系和推动国际金融结构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今年论坛主要集中讨论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稳定。 中国金融正处在转型期、敏感期,中国经济发展至今,使得中国的金融进入到重大历史的转型时期,其标志主要有三点: 第一,中国的金融结构正在悄然地、历史性地发生调整和革命。中国金融的结构性的调整和结构性变动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其结构性变革的重要标志是中国金融资产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来自于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在整个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在迅速提升,无论是从哪个口径来看,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金融结构的变化预示着中国金融的功能在发生转型,将逐步由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转变成融资和投资并重的金融体系,未来将会成为以投资或财富管理为主的金融体系,这是基于中国金融结构的变化而带来的金融功能的升级换代。与此同时,中国金融结构的变化也预示着中国金融风险发生了变异,中国金融风险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中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风险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的资本不足,所以在过去相当长时期里,中国金融监管的重点是放在资本充足上,资本充足成为中国金融企业管理的基石,以此来展开设计其他的准则。而今天由于证券化金融资产的风险主要来自于透明度,因此中国金融风险也由资本不足风险过渡到资本不足和透明度风险并存。 第二,科技对中国金融正产生深刻的影响。科技对金融的渗透使得金融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一系列的现象都无法用传统的金融理论来解释,并将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传统金融理论。同时也给这一代的金融学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传统金融理论是非常固化的、物理化的,它是基于非常物理化的金融业态而形成的。科技对金融的影响使得金融的物理业态已经渐行渐远,使得金融的业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必须站在未来的角度来看待科技对金融的影响,金融监管必须顺应科技对金融的推动作用,而不是阻止科技对金融的渗透。 第三,中国金融机构越来越国际化,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快接近国际舞台的中心,然而中国金融还离国际舞台中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差距会逐渐缩小。 这三个标志预示着中国金融正处在关键的历史时期,改革必须顺应这些变化,而不是阻止这些变化。必须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变革,以提升中国金融的竞争力和金融功能的改善,必须推进科技对中国金融的深度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中国对于新的金融业态都抱着宽容监管的态度,由此推动了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的支付业态的蓬勃发展,从而实现了弯道超车,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经过了卡的时代并正在跨越卡的时代,这是历史性的进步,中国社会将慢慢进入无现金时代,这也将给整个货币发行制度和货币政策带来深刻的影响。 应当对中国金融的宽容式监管、探索式监管给予高度的评价,如果监管是扼杀创新的监管,则是一种腐朽的力量,显而易见中国的监管并非如此,而是允许探索的监管,因而是一种积极的、进步的力量。但是如果创新是没有监管的创新,则会变成疯长的野草。所以真正有发展的创新一定是有监管的创新,只是要允许这种创新有探索的时间,离开了监管创新就会一地鸡毛,二者之间是动态的关系。 基于以上观点,必须要推动中国金融的变革。由于中国金融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因而它的上层、它的监管的结构和模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2015年中国的股市危机,引起了人们的深度思考,虽然这场股市危机有错综复杂的原因,但是这与监管角色的错位、监管功能的不到位以及对监管的深度理解不够有着密切的关系,监管的方法和理念存在严重的缺陷。 金融监管最重要的理念是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原理也是逆周期,而不是顺周期。然而现在很多的监管都是顺周期监管,事实上这是违背了基本常识。应当要形成逆周期的监管理念,要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监管指标和准则,必须研究中国金融机构架构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此来确定基于中国金融现实的监管的架构。不要脱离中国的社会现实,不能基于落后的传统准则,必须要与时俱进。 中国是一个有希望的大国,中国的金融是一个有希望的金融,中国金融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只是时间问题,人民币是全球货币体系中重要的一员也只是时间问题,从流动性和市场的角度,今天已经成为重要一员。未来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体系里面重要一员的时代以及中国金融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