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央行王振营:上海自贸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与思考

时间:2015年05月01日 作者:王振营 

导读:

一、引言 利率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是我国从计划到市场的一项最后的、最关键的,同时也是最惊险的改革。通常,利率改革伴随着利率快速上涨,资产泡沫和经济箫条,所以从来都充满争议,但不管其是高墙还是鸿沟
阅读全文
一、引言 利率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是我国从计划到市场的一项最后的、最关键的,同时也是最惊险的改革。通常,利率改革伴随着利率快速上涨,资产泡沫和经济箫条,所以从来都充满争议,但不管其是高墙还是鸿沟,必须通过后才能进入经济运行高效阶段,资源配置才能真正谈上市场主导,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利率改革在“十一五”、“十二五”、乃至“十三五”一直是主题的关键原因。上海于2014年成立自贸区,其承担的职责一是探索市场管控新模式,二是成为我国重大改革的试验田。上海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是其与刚刚获批的其他几个自贸区相比的一个独特优势。 二、自贸区金融概况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试验区最初的范围辖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分别是外高桥保税区、空港保税物流园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均是弹丸之地,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在这么小的地方一定不会搞工业生产,都是搞港口(空港或水港)。从这个布局本身可以看出,其应当是贸易或服务业主导的地区。当然,2014年底,国家决定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从4个海关特殊监管局域扩展至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和陆家嘴金融片区,面积增大至120.72平方公里,更多的是金融和高科技产业。 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可归纳为六大改革方面,一是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帐户体系。现已建设自由贸易帐户管理系统;二是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现正按照“分类别、有管理”的原则有序推进;三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现已可便利区内企业境外借款;四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现已建立利率市场秩序自律组织,成功实施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五是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现已简化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和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放宽对外债权债务管理;六是加强风险管理。现已建立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模式。我们的市场和银行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过程中均一律由中央严格管控,现在突然推向市场,中央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有没有手段和工具来管控不可预见的风险是第一个测验。第二个测验就是反洗钱。 上海自贸过去主要是港务区,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居民。自贸区挂牌后,由于企业的注册制度变为登记制度,很多企业蜂拥而至。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人民币存款是69549亿人民币,自贸区是1330亿,占整个上海市的比例只有1.9%。由此可见,自贸区利率改革的着手点实际上是非常小的,也可以看到我们在推进改革的时候是多么谨慎。人民币贷款的比例更低,自贸区只有738亿,上海市的贷款余额是43227亿,自贸区占上海市的比例只有1.7%。自贸区外币存款是74亿美元,上海市是708亿美元,自贸区占的比重是10.5%。这一组数字可以显示出,自贸区不仅区域面积占比很小,在金融份额中占比同样很小。在这很小的比重中,更多的是对公存款、企业贷款,个人的存款和贷款很少。在上海市,对公存款占整个存款的58.9%,在自贸区内部,对公存款占整个存款的95.1%,个人存款只占4.6%,非常小,贷款也是类似情况,但是外币利率改革主要的施加对象就是这4.6%的比重里边的。在自贸区很小的一部分外币存款中,美元占73%,欧元占2%,港币多一点,占23%,绝大部分是美元,由此可以看到,美元主导国际货币,要让它退出这样一种国际货币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换句话说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贷款情况类似,自贸区单笔金额小于300万美元的外币存款只有16.7亿,占存款比例的23%。300万美元是政策的一个界限,一个杠杆。 三、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 利率改革到现在将近20年了,人民银行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外币后本币”的战略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首先,推进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管制,相当于在整个银行体系交易当中先放开了后台;1997年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价格,使整个银行间的后台交易实现了市场定价;1998-1999年采用招标方式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 其次,全面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2004年取消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实施下限管理,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9倍,主要目的是保护银行,避免恶性竞争。所以在推动每一步改革的时候,既要考虑储户、企业的利率,同时更要注意保护银行的稳健,因为银行体系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2012年贷款利率下限降至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最后,稳步推动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1999年放开长期大额协议存款定价;2004年取消下限,实行上限管理,上限为存款基准利率;2005年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2012-2015年逐步提高存款利率上限至基准利率的1.3倍。 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市场基础较为成熟,步伐相对较快。目前,只剩下一年期以内的小额外币(等值300万美元及以下)存款利率没有放开。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2002年3月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2003年7月放开对英镑、瑞士法郎、加元的小额存款利率管理;2003年11月只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币小额存款利率进行上限管理,这几个币种在中国占比小而又小,更多的是一种试探性的、象征性的;2004年11月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全部放开;2013年12月“意见”第二十条明确提出“一般账户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根据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安排和自贸区基础条件成熟程度,人民银行决定在自贸区先行先试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作为实现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三步走”改革(先自贸区、后上海、再全国)的第一步。 自贸区试点时机成熟:(1)良好的外部环境,美联储维持低利率,国内市场上美元存款利率显著低于上限;(2)外币理财产品的发展,模糊了大额存款和小额存款的界限,实际上使部分外币存款的定价不受上限约束;(3)国内经济环境平稳,外币融资需求稳定,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利率高于主要国家利率,外币需求主要是交易性的而非投资性的;(4)自贸区相对隔离于区外,小额外币存款金额较小。2014年2月末,自贸区外币存款余额48.4亿美元,其中单笔金额小于300万美元的存款共计12亿美元,占24.8%。 试点工作的推进:(1)摸清市场情况,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包括确定时间窗口,开展压力测试;制定实施意见,建立包括利率监测、调整备案、临时管制措施在内的风险管理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在政策发布前提交风险自评估报告和风险防范承诺书,签署利率定价自律公约,完善利率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综合利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窗口指导、自律机制守住风险底线。(2)建立并依靠市场秩序自律机制开展工作。包括在上海金融学会框架下,专门成立金融机构市场秩序自律委员会,自律委员会15家理事机构外汇存款占全市的73%。自律委员会制定了自律公约,积极参与试点实施方案的制定。3月1日试点实施后,自律委员会及时研究并协商处理了市场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3)做好政策宣讲和窗口指导。包括2月21日召开有42家主要银行参加的政策通气会,解读试点政策,听取意见建议。2月27日召开有15家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参加的利率工作联席会议,要求在利率定价方面负起市场责任。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对自贸区客户的定价方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4)密切监测引导舆情。包括利率监测系统,走访银行网点,密切关注报刊、网络的报道。 试点实现了“平稳过渡、自我定价”的预期政策目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意识增强,市场秩序自律机制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完善,监管体系严密有效。经总行批准,2014年6月27日,试点范围由自贸区扩大到上海市,市场波澜不惊,成功完成“三步走”的第二步。 四、推行这次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平稳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银行主导的体系下,利率放开后很可能会大幅反弹,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增大的时候,如果现在贸然放开,没有其他的措施配套,利率上浮会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很大伤害。因此我们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依然需要坚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制定十分周密的策略落实推进。 二、金融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金融市场的改革,尤其是资本市场上面,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格局,让资本市场成为融资场所。我们的金融改革有很多,除了利率,资本帐户管制也是一个重大改革。前不久,人民银行推出由过去的审批制变为登记制,这都是重点改革。千头万绪中哪些是重点?金融改革的重点应当尽快确定在构建新的投融资体制方面。应当更多的将让银行主导逐渐转化为资本市场主导,就像证监会现在推进的由审批制改为上市备案制。这还不够,应该更大力度的推进中国的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权市场的发展。如果还一味的把注意力放在银行领域,就可能贻误中国金融改革的时机,让中国的经济新常态这一段路变得更加坎坷。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