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黄连金:身份链是真正的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

时间:2017年11月09日 作者:黄连金 

导读:

2017年区块链落地的项目并不多,但是也有一些,中国银行成立了金融创新的办公室,其中研究的一个方向是身份链(可以用于精准扶贫和KYC),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落地的项目。华为跟他们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希望跟他们进行
阅读全文
2017年区块链落地的项目并不多,但是也有一些,中国银行成立了金融创新的办公室,其中研究的一个方向是身份链(可以用于精准扶贫和KYC),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落地的项目。华为跟他们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希望跟他们进行合作。 很多人认为区块链现在的杀手级应用是比特币,其实不是,身份链才是区块链真正的杀手级的应用。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杀手级的应用是电子邮件,但是比特币并不好用,不是像写电子邮件一样界面友好,大众都可以使用。 所以区块链杀手级的APP还没有出来,出来的我估计就是与身份有关的链。 身份链是什么呢?身份链和传统的身份关系相比有两个重要的区别,第一是人的身份是由你来管理的,比如你是在哪里出生的,在哪个银行做理财项目,这些信息是由你来控制的,而不是银行,你可以用你的信息去变现,现在也有很多国外企业在做,至少有22家企业。第二是身份的部分或者全部属性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和加密以后可以发布在区块链上面,由于数据不可篡改,身份属性的可信度增加,这使得很多新的应用成为可能,并且大大减少身份认证的成本。 另外, Ripple “瑞波”也有一些落地的项目: 最近泰国和日本的跨境支付就是用瑞波技术。 英国皇家银行也用“瑞波”做了POC,充分肯定了“瑞波”的应用前景。但是我认为真正大规模的系统如果需要落地,除了性能以外,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虽然区块链本身有一定的安全属性,一是保密性,原生的比特币有一定的保密性,后来的Zcash,和其他竞争链增强了保密性;二是完整性和数据的不可篡改性,每个数据在链上发布必须要签名,再通过共识,共识了以后必须用密码学的方法串在链上。链越长就越难修改。所以可以保证完整性;三是可用性,由于每个区块链节点都有同样的账本副本,并且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到,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可用性。但是虽然区块链有一定的安全属性,但是真正落地时,光有这些安全的属性是不够的。如果我们看看工信部的定义的区块链5层架构:应用层,激励层,共识层,网络层和数据层。我们区块链项目落地的时候必须考虑5层中每一层的安全。我在今年5月底在贵阳大数据博览会对这5层安全做了主题演讲,提醒大家的重视。比如在应用层,我们必须考虑智能合约的安全,否则诸如“The DAO”一样的安全事件肯定还会重演。在其他层也同样需要有安全控制。盲目上线区块链项目,不考虑安全将来会是区块链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