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如何看待央行外汇储备减少、黄金储备连续增加的局面

时间:2019年10月12日 作者:IMI 

导读:

中国央行10月6日公布,9月末外汇储备为3.0924万亿美元,较8月末环比减少148亿美元。与此同时,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官方黄金储备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较上个月的6245万盎司增加19万盎司,这是自
阅读全文

中国央行10月6日公布,9月末外汇储备为3.0924万亿美元,较8月末环比减少148亿美元。与此同时,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官方黄金储备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较上个月的6245万盎司增加19万盎司,这是自2018年12月以来,央行连续第十个月增持黄金。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原因为何,是否会对资本流动产生负面影响?如何看待央行外汇储备规模下降情况下黄金储备的连续增长?就上述问题,本文特将部分业内专家的观点整理如下:

1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原因为何,情况是否会继续恶化?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虽然今年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我国经济总体仍然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有望高质量发展,这将会支撑我国外汇市场运行保持平稳。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国家央行货币政策、全球贸易局势、地缘政治因素等造成了主要国家的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化,因此外汇储备规模主要受到估值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小幅波动,总体来看规模仍保持稳定。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整体来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仍然较大,在当期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下,我国储备结构整体稳定,及外汇管理流动和整个市场也处于稳定状态,这对于稳定经济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9月外储变化主要是由于汇率折算和全球性债券价格变化导致账面变动所致。外汇储备反映出的国际收支大体上仍保持平衡,并未受到汇率贬值的严重影响。
IMI研究员杨望表示:“一般而言,外汇储备下降,可以用交易性流量变动和非交易性估值效应来解释。短期来看,中国9月份外汇储备环比下降148亿美元,跌幅0.476%,源自利率和汇率及全球资产价格变动所引发的非交易性估值效应。长期来看,中国自2006年10月以来,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持续走高至2014年6月的3.99万亿美元高峰。14年下半年开始,外汇储备出现大幅下降,至19年9月的30924亿美元。除短期估值效应影响之外,更多的源自交易性流量变动因素。然而,基于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基本面稳健的支撑,短期内,中国外汇储备大概率稳定在2.9-3.2万亿美元波动区间。”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表示:“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外储9月下行仍主要受到了估值因素的影响,因此资本流出压力可控,国际收支仍维持基本平衡。”李超称美、欧国家债券收益率上市,对估值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中美贸易摩擦仍是短期影响汇率走势的核心事件性因素,后续谈判结果将影响汇率走势。
 2
如何看待央行外汇储备规模下降情况下黄金储备的连续增长?
王春英强调:“黄金储备一直是各国国际储备多元化构成的重要部分。黄金兼具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有助于调节和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特性。我们从长期和战略的角度出发,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保障国际储备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今年7月份接受采访时曾提到,稳步增加的黄金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黄金储备是仅次于外汇储备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因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人民币的国际化非常有帮助,那么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因素有很多,特别是黄金储备对人民币的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另外,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保持相当规模的黄金储备,对于拓展对外的经贸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支持作用。”
杨望表示,2019年,全球贸易面临多方位挑战。具体而言,伴随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局势不确定性加强和地缘政治事件加剧等因素,美欧等国债收益率多次出现倒挂,股市承压,黄金白银成为各国央行和私人部门海外投资避险资产首选。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以来,各国央行陆续增持黄金,主要用于替代美欧国债等避险资产,以维持本国海外总资产的稳健增值保值。
付立春认为这反映了我国以外汇为主的储备结构的一些新变化,也是当前形势下的一个对冲配置。付立春强调:“黄金的作用确实是逐渐增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周期尤其是国际不确定性逐渐增加的背景下,黄金的重要性在逐渐提高。”黄金首要的功能是定价功能,其次是对冲风险的作用,此外,就目前整个的资产组合而言,在整个资产池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它和其他资产的相关性,并不是非常的强,也就是说黄金可以通过降低波动而增加整个资产的稳定性。因此,从长期的储备资产结构来看,黄金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相比其他资产更有潜力,所以央行对黄金储备的调整是必要的。
卓创资讯黄金分析师张伟认为央行增持黄金主要还是基于对当前政治及经济形势的判断。全球财富分配不均导致出现一些极端情形,如贸易保护、孤立主义、政权动荡以及债务违约等,这些都是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不确定性。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和地缘政治加剧等影响,黄金作为最佳避险工具而深受追捧。“全球金融方面的定价基本上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对于我们的外汇储备以及一些资产财富的定价等,基本上就是受制于人。”因此,中国央行连续十个月增持黄金也体现了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寻找建立独立自主的货币结算体系的战略需求。但其也表示,增加黄金储备也只是推进人名币定价这套“组合拳”的一部分。
 3
央行增持黄金与“去美元化”
世界黄金协会市场信息咨询部总监Alistair Hewitt在今年5月提到:“2019年初,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投资者情绪都出现了大幅回升,但对黄金的投资需求依然保持强劲。在第一季度,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同时,全球黄金ETF的流入量也较2018年第一季度有所增加。”
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创始人、著名基金经理彼得·希夫(PeterSchiff)将各国央行积极扩大黄金储备的现象称为“各国央行的全球淘金热”,这反映了全球正在加快去美元化进程。
张伟指出,由于美国肆意运用美元在全球的支配地位,导致全球去美元化加速,而黄金作为一个比较独立的资产形式,自然受到各国央行的青睐。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单一美元作为国际储备最主要货币的地位受到挑战,很多国家都在追求国际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表示,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大,黄金等贵金属成为市场避险的投资品,各国央行不断增持黄金来对冲美元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为了隔离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
备注:本文综合了IMI专家观点以及新浪财经、经济日报、东方财富网、新华网、中宏网、第一财经、央广网、金投网等媒体的报道。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