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年G20峰会报告的主要内容。G20峰会报告在主流化的方向上迈出了非常大的步伐,这个主流化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球。在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个方案,方案中首次提出要建立阅读全文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年G20峰会报告的主要内容。G20峰会报告在主流化的方向上迈出了非常大的步伐,这个主流化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球。在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个方案,方案中首次提出要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联合七部委发布了指导意见,这个意见被全球业界认为是一个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绿色金融框架;在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在五省市推动的文件;此后,这些七部委下发的标志性文件,大大推动了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
我经常说政策是整个绿色金融事业的起点,政策是干了10%的事,还有90%的事需要推广和落地。在推广这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最近许多部委和地方政府,有些要搞试点,有些是要发展绿色金融的体系、文件、落地方案等。最近接触到上海、深圳、黑龙江、西安、北京等城市都在非常积极地推动绿色金融的落地,其中有一些已经拿出了具体方案。在产品层面,中国的债券市场去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的绿色债券在2015年的发行量几乎为零,2016年已占全球发行量的40%。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掌握了国际话语权,欧洲的投资银行邀请我们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债券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地方上发起的绿色产业基金、环保基金、各种各样跟绿色相关的基金共有22个,都在逐步增加,这些都是国内的一些推动落地的情况。
国际上,主流化趋势也非常迅猛。尤其是在去年中国担任联合国主席期间,“中国创造”之下的G20研究小组推了七项倡议,都写进了G20峰会报告当中,这个文件成为了全球绿色金融的引领,很多倡议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落实。接下来我想给大家介绍G20绿色金融报告,报告分成三章,最后一章叫进展报告。
去年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定稿,今年的报告针对期权做了一个全球的回顾,它可以降低对绿色投资的确定性,事实上降低融资成本,从信号的角度来说,一分钱不花可以引起全社会对投资的信心。
第二个就是阿根廷绿色金融体系如何支持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监管局也是就金融监管当局,认为气候变化是重大风险,银行、保险等资管类的机构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南非、OECD、联合国等都在加强政策信号,我想在七个领域当中这个领域应该算是比较快的。
第三个是关于能力建设,我们意识到在绿色金融中意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光有意愿不行,因为环境问题是一个外部性的问题。因此这是非常复杂的,在能力建设方面我们要做很多的工作,但过去一年中,这是一非常大的事物,中国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样板国家,在G20的鼓励支持下,这些国际组织在推广和传播绿色金融理念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第四个方面就是关于绿色债券方面的发展,阿根廷发了第一支债券,法国发了中央政府的债,而且量很大,新加坡制定了五天绿债的机制,韩国等国家也都在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
第五个方面是关于推动跨境债券投资,这方面有很多具体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行在英国发布的债券,不光是以中国银行本身来做信用支持,这使得绿债的评级比自身的评级还要低,能以比较低的评级形式进入到中国。
第六个方面是关于推动环境风险的交流,其实很多环境问题包括气候灾害的问题、环境的事物、能源的转型所带来的一些风险,未来都有可能变成金融机构的问题,会变成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它持有的资产价值的风险,可能会变成信用风险,贷款违约中包含的风险。如果这个风险机制建立,可以有效减少金融行业贷款融资。
第七是关于完善对于绿色金融的影响,简单一点就是对绿色金融有一个定义,有一个统计。很多年以前,关于绿色信贷的标准就成为全世界三个标准之一。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绿色金融标准化组织启动大会,会上提到,今后对其他领域,绿色金融要有技术标准,有规范的原则,有统计等等。报告中第一章和第二章提到了要开展环境风险分析。为什么要开展环境风险分析?我刚才讲了几个关于环境风险的例子,比如说由于社会面可能出现“飓风”,还有水灾、天灾,可能保费不够最后就出现了损失;另外,一些污染性的事件对旧能源投资企业的股票、债券价值或者是贷款违约率的影响,这些都是环境风险能够转化为金融风险的例子。
如果讲到风险和方法,可以把这些东西量化,转变为金融机构的风险,就有可能引导金融机构对污染性进行关注。我举个例子,2016年初,工商银行在国际上发表了关于管理风险的测试方法,现在被国际银行业认为是最好的。测试结果认为煤炭、钢铁、水泥这些领域的贷款风险未来肯定会上升,知道了这一点,银行就会把它放在信贷政策里面去,这样可以降低对资管保险业在高环境风险、高碳类别中的投资比重。这种测算方法可以改变投资者的决策,如果能够提前改变决策,就可以帮助我们的结构向绿色、快速转型。
最后简单讲一下内容,一方面是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这一部分我们今年没有琢磨太多,它推行的工作我们也在配合,但同时我们还要强化对公共环境数据可得性的改善。PAD这个词是我编出来的,包括政府工作的科研组织等,这些数据可以被银行用来干两件事情,一个是污染性,第二个是被绿色投资者去用来识别绿色投资机会,包括我们举的九个例子,里面就有科技创新,提出来让更多的投资者可以有保险,降低投资风险。
(该文章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