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魏本华:建议建立财政政策与央行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时间:2019年07月17日 作者:Wei Benhua 

导读:

7月6日至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19国际货币论坛”在人民大学隆重举行。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
阅读全文
7月6日至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19国际货币论坛”在人民大学隆重举行。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出席论坛并演讲,其指出,分析经济问题时,需要实地走访、实地调查,还建议建立财政政策与央行货币政策领域的协调机制,以进一步完善“双支柱”宏观调控体系。
以下为演讲全文:
第一个,要进一步重述一下,我想说如果我们关注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话,有一点我们是经常会忽视的,或者是没有谈到,比如什么时候我们在哪个时间点会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认为这是很难做出判断的。但是如果我们进行对比,对比其他国家、其他货币的一些经验,英镑、美元、欧元,这些货币都花费了至少50年的时间来实现国际化,成为国际货币。所以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如果我们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行考量的话,我想再引述易纲行长的一句话,那就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这个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我们需要真正的意识到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就是当这些条件满足了之后,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就会自然而然的成熟,所以我们简单的想一下,可能是30年,可能是50年,都是正常的。如果我们跟美元跟欧元的国际化来比较的话,可能采取一个折中的40年,这是我们的一个理念,我们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理念。 鄂志寰女士也提到,我们可能其实有人耐心不够,想要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我们纵观历史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在十年当中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我们从零开始,到现在从3%开始的一个逐渐增长的结果。当然我们有一些起起落落,在2016年-2017年之间有一些起落,我们也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也非常的有信心,我们将会克服这些困难,将会进一步的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我想引用Herbert Poenisch的话,他说中国人其实是全世界最有耐心的国家,所以这个就像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样。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保持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需要一个非常稳健的健康的经济的增长,然后这个经济的增长将会促进人民币相对来说的国际化。因为我们看我们40年的改革开放,就可以看到过去20年世界经济的走向,可以发现不确定性在不断的增加,包括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等等。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经济还是保持一个平稳并且较快的增长,全球能跟我们的经济增长相提并论的也就只有印度。我们相对来说还是有非常大的信心,如果中国的经济能够保持强劲的一个增长趋势,那我们毫无疑问,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步调来进行。 谢谢大家!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

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东盟与中日韩(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原主任

专家工作室EXPERTS
热门视点VIEWS
文章标签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