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涂永红: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

时间:2015年07月21日 作者:Tu Yonghong 

导读: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是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究竟怎么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怎么计算?实际上,现在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计量。IMF只统计了储备货币里的份额。BIS统计的是在金融市场,比如说在
阅读全文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是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究竟怎么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怎么计算?实际上,现在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计量。IMF只统计了储备货币里的份额。BIS统计的是在金融市场,比如说在外汇交易,在债券市场里面的各种货币的份额。而人民币在这几个统计口径里面,国际地位和国际使用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试图把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况用一个简单的指标反映出来,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 这个指数取了人民币三方面的使用情况。第一是在整个全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份额。第二是在金融交易当中人民币的使用情况,主要选取的是外汇市场,国际借贷市场,直接投资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把它们综合起来,作为金融交易的份额。第三是官方储备中人民币的份额。我们认为这三个功能都非常重要,因此按照各自三分之一的权重把这三种维度数据综合在一起,就是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这个指数在09年时大概只有0.02。0.02是什么概念?在全球当中,只有万分之二的人民币的使用率。到去年年底人民币全球使用份额,按RII指数来看是2.47,按我们的估计到第二季度是2.69左右。我们测算,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人民币应该能够超过日元的国际化的指数,在3-5年内,超过英镑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认为在5年以后,也许在2020年之前,人民币是可以成为第三大货币的。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在哪儿呢?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机遇是中国实体经济转型以及中国实体经济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从国际分工的再加工底端走向高端,从贸易的大国变成贸易强国,就是在未来30年当中人民币国际化信心的根本的保证。 从中期来看,它的机遇来自于“一带一路”建设。在今年的报告里面,我们挖掘出“一带一路”战略跟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相向而行,相辅相成的,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多方面的突破。首先,“一带一路”的大宗商品交易可以用人民币结算,其他的贸易也可以更多的使用人民币结算。另外,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缺口特别大,中国无疑是整个亚洲基础设施或者“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主要的资金出资方和组织方,所以一定能带动中国资本对外投资和流出。还有,“一带一路”中将更多的使用电子商务这样一种新的贸易业态。而中国在电子商务上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电子商务,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除了政府官方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外,老百姓,家庭也可以更多地认同和接受人民币,这是中期的,未来10年当中,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未来3-5年,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期机遇在哪里呢?上一环节中提到,如果人民币成为SDR的篮子货币,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认同,肯定会推动人民币的使用,这就是一个短期的机遇。另外一个短期机遇是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在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上我们采取了一种渐进的方式,在银行同业、央行互换、企业走出去这些方面,中国都已经有很大的开放,而且实际开放度,比名义开放度高得多。目前的限制主要是个人资本交易以及热钱,就是短期资本的交易。而这样的限制也是在逐步放开的。吴教授提到,如果在2016年或者2017年,中国资本账户完全开放的话,这必然会大大推动资本市场,比如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借贷市场的人民币交易。 针对这三方面的机遇,实际上也有三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来自于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如果单向升值过快,有可能出现80年代日元出现的问题。日元巨幅升值导致日本失去重要的10年。当时日元的国际化,在国际储备当中,大概已经占到19%了,现在降到了不到4%。如果汇率问题处理不好,出现了大幅波动,有可能会中断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二个挑战是来自于资本账户开放。资本账户开放会带来全方位的资本流入和流出,这给我们的监管体系和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现在还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次的股市的风波实际上已经表明,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是联动的。如果我们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中间的联动关系进行综合的监管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发展不能持续,那么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失去最根本的保障。 最后一个挑战来自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里面涉及到宗教、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巨大的差异,整合这样的差异还需要巨大的努力。处理不好,“一带一路”的战略就可能不能如期实现也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