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王永利、赵锡军:解读6月份经济数据

时间:2015年07月17日 作者:Wang Yongli 

导读:

王永利:六月份金融数据乍喜尚忧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6月份的金融数据,其中特别令人惊喜(超出预期)的,一是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8%,已接近年初确定的全年增长12%左右的目标,增速明显高于4月份的10.1%和5月份
阅读全文
王永利:六月份金融数据乍喜尚忧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6月份的金融数据,其中特别令人惊喜(超出预期)的,一是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8%,已接近年初确定的全年增长12%左右的目标,增速明显高于4月份的10.1%和5月份的10.8%。二是人民币贷款新增12791亿元,明显高于4月份新增7079亿元、5月份新增9008亿元的规模。这仅低于2009年大刺激时同期贷款新增规模,是6年以来同期新增贷款的最高值。以上两项指标4月以来持续增长,自然让人感觉央行近几个月连续降息降准和定向宽松的政策举措已经发挥了作用,产生了结果。相应的,上半年经济增长达到7%,与一季度增速持平,并没有继续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人们的预测。这也自然会让人们对接下来的经济运行充满期待、增强乐观。 但仔细观察,6月份金融数据仍有一些值得关注和担忧的地方。 一是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当月票据融资大幅增加了3100多亿元(上半年票据融资新增8692亿元,同比多增6356亿元),这部分融资期限较短,贷款加快增长的势头能否持续值得存疑。另外,也可能包括金融机构将大量表外融资业务转入表内贷款的影响。 二是在6月份M2新增额中,除贷款新增转化存款部分外,可能还受到股市下跌资金回流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股市快速升温,从年初不足3000点,上升到6月12日的5178点,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入股市。但从6月15开始快速下滑,6月27日(周六)央行宣布自28日开始同时降息降准,以释放救市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使部分入市资金回流银行。另外,6月份财政政策发力,财政存款比上月减少2552亿元,这会转化为银行一般性存款,计入M2之中。这些因素的可持续性同样值得关注。 三是更能反映企业活跃度的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仅4.3%,不仅依然低迷,而且增速还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 四是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8.8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46万亿元。尽管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但还是反映出实体经济仍不够活跃。 因此,对6月份的金融数据还不能过度乐观,还需要继续观察7月份的表现,避免大起大落。当前仍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和预调微调,为稳增长和促改革、调结构创造良好的货币政策环境。
赵锡军:加快落实新常态新战略 确保下半年经济稳定增长
备受瞩目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今日出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其中,一季度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市场有预测认为上半年GDP的同比增长率可能低于7%这一全年预期目标,然而去年年底召开中央经济会议时,中央对2015年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做出了充分的估计,并在应对复杂局面时制定了完备的方案和及时的措施,使得上半年经济增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赵锡军提到,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一方面,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稳定经济的增长,提供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各项改革和开放的措施,为机构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产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和资源。 对于下半年宏观经济的走势,赵锡军认为,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比较复杂,从政策角度来讲,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状态。同时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和产业升级换代的节奏,尤其是新常态下提出的发展战略和思路,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自贸区建设等,通过新战略的落实确保上半年稳定增长势头能够得以延续,进一步拓宽增长空间和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促进经济转型迈出新的步伐。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