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郭庆旺:挖掘中国独创性理论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时间:2020年06月29日 作者:Guo Qingwang 

导读: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中国经济学独创性理论与教材体系建设,这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一环,意义重大。各位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各有侧重点,讲到了很多很好的观点,我都非常赞同。我从中国经
阅读全文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中国经济学独创性理论与教材体系建设,这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一环,意义重大。各位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各有侧重点,讲到了很多很好的观点,我都非常赞同。我从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出发,谈四点粗浅看法。
 1
中国经济学的独创性理论有待深入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了很多世界名著,并说道“重要的感受就是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新中国进行了70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抑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都产生了大量的独创性理论。不过,正如洪永淼院长所说,与过去70多年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力相比,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可能要逊色得多,与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不匹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有一个伟大的经济试验场成功了,需要静下心来系统思考总结、提炼挖掘中国经济学的独创性理论。
提炼挖掘中国经济学的独创性理论,坚定“四个自信”是前提。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许多成效显著的好做法,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些观点。可是,我们时常看到以下三种情况: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对标西方经济学理论,要么比较“国际经验”。西方经济学理论已经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它有自身的假设前提、逻辑关系以及相应的结论。如果我们的理论、观点与之对不上,似乎就觉得不成立;如果我们做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做的或不这么做的,似乎就觉得我们做得不对。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挖掘出更多的独创性理论。
 2
中国经济学独创性理论的挖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尊重知识产权。中国有很多学者,包括参加本次会议的几位学者,都提出过很多好的想法、新的想法、管用的想法,但是由于过去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漠,许多理论、观点缺乏归属。在国际经济学界,我们经常看到某些理论或观点被命名为某某理论、某某定理、某某假说,可是在中国好像还不习惯这样做。这样的话就很难说某个独创性理论到底属于谁。
二是摒弃思维惯性或惰性。比如,在讨论许多中国伟大的经济成就时往往习惯于从改革开放角度出发。改革开放体制的释放无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40余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前苏东国家,也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但是这些国家为什么都没有取得像我们这样的伟大成就?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经济社会伟大成就的取得,改革开放可能是个充分条件,而其必要条件需要进一步挖掘,包括中国自身的特色制度,比如公有制主体等。
 3
融入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的独创性理论要满足两个要求
哪些独创性理论可以进入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我认为,至少需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进入教材的独创性理论应是基础理论。教材特别是本科教材,强调“三基”,因此纳入经济学教材体系的中国独创性理论,应该是一些基础性的、原理性的理论,而且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进入教材的独创理论必须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要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4
提高中国独创性理论的国际认可度需要一定时日
在短期,中国独创性理论要想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难度比较大。最大的一个障碍可能是文化与思维方式,我们从这次全球疫情就能看出来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确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差异、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的差异。
在长期中,中国独创性理论要想更好地得到国际认可,可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巩固与持续增强;二是相关理论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是否有成效。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