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星:对我国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思考
我国金融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应是不断增加金融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要,坚持服务实体,回归本源,防范风险,确保安全。
总结国际上多次金融危机的沉痛教训,我们会发现,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主要源于金融业脱实向虚、偏离本源、自我循环、自我膨胀、投机盛行,最后形成严重的金融泡沫,导致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追根溯源,都与相关国家政府导向失误、货币政策偏松、金融法规失严、金融监管失效、金融市场约束失灵、金融基础设施失序、金融危机应对失措以及全球金融治理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结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金融治理现代化,以下九个要素至关重要。
有效的金融调控体系,其核心功能之一是有效引导预期和稳定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防止市场剧烈震荡。其核心功能之二是前瞻性逆周期调节,抑制过度投机和泡沫,防止过热或过冷,防止经济金融的周期性巨大波动。这就要求金融调控体系的主体,必须在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经济和市场信息,加强对经济和市场监测、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机制,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的调节。
为稳定预期和信心,增强金融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金融调控的主体,要及时、有效地与市场参与者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对话沟通,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增强政策的公信力。
为增强金融调控的合力和效力,避免内耗和干扰,各金融调控部门必须加强信息共享,加强相互协调配合,包括各自发布的信息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不论金融监管的主体是谁,不论是分业监管还是综合监管,不论是机构监管还是功能监管,不论是中央监管还是地方监管,有效监管体系的关键之一,是职责清晰,不存在监管真空。不管是“有照驾驶”还是“无照驾驶”,不管是正规金融还是影子金融,不管是网下金融还是网上金融,都应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之下。
有效金融监管体系的关键之二,是信息的收集、整合、共享和运用。监管部门应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及时、充分、准确地获得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和金融交易的信息,从而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及时发现、及时识别、及时评估、及时研判,防止金融风险不断积累、扩大和蔓延。
有效金融监管体系的关键之三,是对金融风险的提早发现、提早预警、提早控制和提早处置。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和形成金融风险的金融业务、金融交易,进行提早干预、提早纠正和提早禁止。没有及时发现金融风险是监管严重失职,没有及时提示、及时控制和及时处置,更是监管的严重失职。
从实践来看,良好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体系,首先体现在法人治理的目标和文化。体现在不是单纯追求股东的回报,不是单纯追求短期的利润,不是单纯追求高管人员的当期薪酬,而是综合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国家、社会、社区,包括投资人、存款人、金融消费者及普通员工,更注重机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次体现在董事会决策的民主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以及内部制衡性。能有效防止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有效防止内部非正当关联交易,能有效避免作出激进的、损害机构长期发展的决策。再次体现在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更注重业务经营发展的稳健性、持续性和长期性,更注重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协调。最后体现在对内对外的高度透明,愿意接受内外部的有效监管,注重社会声誉和市场信誉,勇于进行自我纠正和自我革命。
有效的金融市场约束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严格的外部审计和信息披露,如有隐瞒和虚假披露,将承担法律责任。二是股东、债权人、金融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他们将通过“用脚投票”“用手投票”以及行政投诉、法律诉讼等方式,形成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约束。三是各种媒体舆论的监督。通过公开评价和事件曝光等,影响金融机构的声誉,进而影响社会公众的信任。四是经营差、风险高、竞争力弱的金融机构将被收购或兼并,股东及高管的利益会受到影响。五是经营失败,陷入支付性或清偿性危机的金融机构会被迫退出市场,被关闭清算。股东的投资将被清零,高管及员工的利益也会遭受重大损失。相关责任人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样可以有效地防范金融道德风险。
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至少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安全、高效的金融信息技术(IT)系统;二是完善、透明的金融产品登记、交易系统;三是准确、高效的金融资产(产品)估值、定价系统;四是安全、高效的资金转账、清算系统;五是独立、客观的信用评级体系;六是完善、共享的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七是严格、有效的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教育及权益保护体系;八是健全、有效的存款保险、流动性支持等金融安全网体系。
高效的金融危机应对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能够提前预警,早拉警报,就可争得时间;早做应对,从而减轻冲击和破坏。二是通过及时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和补充资本,以及提供存款保险和政府信用,稳定和增强市场信心。在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过程中,信心是关键。三是金融调控及货币政策应发挥逆周期的功能,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等,增加货币信贷供给,稳定市场预期。四是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税收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和同向效应,增强预期和信心,加快经济金融的复苏回升。五是加强国际间协调配合,在一个开放的金融体系中,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是相关互联、相互传染的。这就要求各国共同采取行动,合力应对危机,包括政策和行动的协调,信息的共享和风险的处置。如果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而单独采取行动,或者不予配合,就可能损害应对危机的信心,延缓金融危机的化解和经济金融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