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庄毓敏:谈应用经济学“双一流”建设

时间:2018年03月20日 作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上,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地位作出新的重大论断,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迈向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和高端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迫切,如何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契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所肩负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新时代呼唤世界一流的中国人民大学和世界一流的应用经济学科。我校应用经济学科是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历史悠久、实力超群、门类齐全”的学科之一,拥有金融学、财政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等10个目录内二级学科,以及4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和3个交叉学科。自教育部开展学科评估以来,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的连续三轮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2017年又成功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面对崭新的历史机遇,我校应用经济学科必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按照教育部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整体部署,凝聚实力,砥砺奋进,既要有保持弘扬传统优势学科的定力,又要有敢于冲破体制机制约束、开创学科发展新局面的勇气,不断提升学科整体发展水平,逐步探索出一条兼具“国际视野、中国风格和人大学派”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发展之路。

宽广的国际视野是世界一流应用经济学的内在属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能否高度参与并引领全球竞争成为决定一国经济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亦不例外。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的经济学本身就具有内在的国际化特征。未来,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进程中,要按照学校“珠峰-高峰-高原”的学科生态规划,大力推动应用经济学科“珠峰”建设,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学科。要充分汲取世界顶尖学科的发展经验,逐步参与并引领构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不断引领与培养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和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要持续产出能够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重大基础理论创新和重大决策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要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国际传播力的系统化课程框架和教材体系。要建立健全与世界一流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有效体制机制与现代治理体系。要不断培养出“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漫步”的国际化拔尖人才。

鲜明的中国风格是世界一流应用经济学科的精神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我校建校80周年和心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不仅是对具有红色基因的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办学理念的人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双一流”建设中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鞭策。应用经济学科建设不仅要认真吸收世界先进办学经验,加速与国际接轨,更要立足中国大地、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创新发展之路。要坚持以中国问题研究为导向,不断从我国的伟大改革实践中探寻蕴含其中的一般意义和基本规律,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为现代经济学科的理论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学科发展注入中国元素。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充分汲取现代经济学当中的丰富养分,不断提升应用经济学科领域的原创理论和方法论研究水平,力争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要不断将理论研究成果反哺于经济改革实践,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我国新时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厚重的人大学派是世界一流应用经济学科的不懈追求。长期以来,我校“独树一帜”的人文社科底蕴、多元包容的学科发展环境和多学科交叉互动的学术研究氛围,为专注于某一学科领域的“人大学派”孕育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我校应用经济学科拥有的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一大批扎根中国实际且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理论创新成果,一大批经济不衰的经典教材,共同构成了鲜明而厚重的“人大学派”特色。未来,要继续发扬应用经济学科“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传承思想,延续学脉,着重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为“人大学派”储备有生力量。要持续推动学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二级学科的传统优势,强化二级学科内部的交叉融合,为“人大学派”增添更具影响力的理论创新成果。要重点打造各学科相关专业的经典教材系列,形成特色主教材,为“人大学派”增加持续的学科传播力。要在继续推进高水平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重点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推动学术成果应用和政策转化,提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建设能力,切实提升“人大学派”的决策影响力。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