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华瑞金融科技沙龙第5期:“隐私计算: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助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2年12月29日 作者: 

海报.jpg

12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金融科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华瑞金融科技沙龙”系列活动第5期“隐私计算: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助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交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李肇宁做主题报告,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以及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就这一话题先后展开研讨。本次会议由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邱志刚主持。


交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李肇宁做题为《隐私计算: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助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报告。从时代背景、隐私计算技术特点及发展情况、隐私计算金融应用现状和案例等方面,由宏观到微观介绍了隐私计算对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从时代背景来看,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和保障数据安全,对数据要素和数据安全的规划和要求已经从平面走向立体,且在立法层面不断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成为了金融机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经之路。隐私计算是面向隐私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的计算理论和方法,是隐私信息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分离时隐私度量、隐私泄漏代价、隐私保护与隐私分析复兴的可计算模型与公理化系统。其具有助力数据隐私信息保护、避免数据过度流转以及提升信息安全三个优势。目前,隐私计算在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上地位十分重要,相关技术标准逐步出台,各金融机构大力探索,相关应用项目逐一落地。关于隐私计算金融应用有三方面的建议:第一,要建立企业级或机构级的隐私计算平台;第二,长期内形成以明文计算为主,隐私计算为辅的格局;第三,隐私计算技术的合作要合法依规。总之,以隐私计算为代表的新型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方式以及它形成的综合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可用不可见,可用并不可控,可控可计量”,这些离不开制度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关注科技伦理,实现数据平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探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重要性以及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难点。《意见》系统地描述了未来中国要素市场和体系的发展方向,对金融机构甚至产业的数字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数据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和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完善,未来可能会面临几个方面的挑战和难点:第一,来自制度层面的限制或法律层面的限制。第二,确权/权属/受益权分配的问题。第三,隐私计算技术难点突破。第四,定价难点问题。


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探讨了隐私计算的意义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显著区别在于容易被复制,隐私计算的出现可以实现在不丧失数据持有权的前提下,有效实现数据使用权的跨域管控。如今已经有许多行业隐私计算的应用案例,但其中能处理的数据规模、复杂性以及计算模式依然有明显限制。隐私计算技术有很多相对独立发展的技术路线,而未来各个技术融合是大势所趋,行业头部企业应该在监管机构指导之下扩大应用规模,降低边际成本,普惠全行业。隐私计算技术的使用要有平衡,对于特殊应用场景的数据使用应留有专数专用的通道,避免一刀切。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分析了银行业应用隐私计算技术的主要需求与银行业应用隐私计算技术的痛点。银行业应用隐私计算技术需要联合风控、联合营销、应用隐私计算技术开展智能运营和反欺诈。银行业应用隐私计算技术的痛点包括:1.数据保护加密算法的复杂性造成的数据处理效率低。2. 法律层面关于应用隐私计算技术是否满足了匿名化还暂未明确。3. 由于各类市场主体技术路线不同,现在多方隐私计算平台在互联互通层面仍然需要行业层面的共同指引和共同推进,特别是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牵头统筹下,针对性地解决隐私计算的标准和技术产品统一的问题。


观点整理:易凌云 孙宁 陈悦尔

撰稿:王文姝

监制:安然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