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纸币诞生千年纪念系列沙龙:何平主讲“北宋益州(成都)‘交子’产生的信任机制与‘官方交子’发行的意义”

时间:2023年05月26日 作者: 

5月22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承办,金桐全球英才计划协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纸币诞生千年(1023-2023) 纪念”系列沙龙(第2期 )暨人大财金“云参观”金融博物馆系列第3期讲座,在线下及线上同步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平发表了“北宋益州(成都)‘交子’产生的信任机制与‘官方交子’发行的意义”的主题演讲。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李黎力副教授主持。

何平教授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学有其固有的思想渊源。按照新中国金融学科开拓者黄达教授的思路,无论西方什么样的理论引进中国,接受这个理论并付诸实践的都是中国民众,所以他一定会打上中国人的烙印。时值纸币诞生千年纪念之际, 我们应当从长时段的视角出发,利用中国货币金融的历史与思想资源推进当前货币金融问题的思考,为重建货币金融理论提供养料。何平教授就“交子”产生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民间交子”何以必然转换为“官方交子”,传统中国纸币走了一条怎样的路径等问题给予了全方位的前沿解读。讲座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内容。


第一,“交子”作为人类货币文明史上货币形态的划时代发明,摆脱商品货币和金属货币的价值实体,为何首先诞生于益州?一方面,需要回答何以首出中国的特殊动力,除了经济发展和交易模式之外,在技术条件上,当时中国印刷术和造纸术的绝尘领先地位是作为必要条件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何以首出中国的益州(成都)?除了铁钱用钱环境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四川茶商集团的信任网络。就北宋中国的国内不同地区而言,在经济发展,技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宋人特别是南宋人论及“交子”存在的根据,均是从四川作为“铁钱使用特区”这个特殊条件着眼。这确实是当时区别于江南、福建等其他条件并不逊色地区的特殊因素。铁钱较之铜钱的不易贮藏使其功能限于流通手段职能,这种易于符号化的替代成就了纸币的诞生。但是,从本身没有价值的符号货币纸币的可信度维持来看,信任网络是必要条件。不然便是宗教般的宿命选择了。其他条件具备,四川缺乏便利性的铁钱使用迫使,成都突出的信任网络牵引,两者的合力驱动新的货币形式搜寻和创新。


第二,何平教授特别强调“交子”的诞生,并非基于信用(借贷)活动的发达,历史事实表明,当时在信任机制作用下纸币合意地成为铁钱符号。而铸币在质量上的短缺,因部分缺损而流通,亦非我们今天金融所谓“信用”的体现。基于“交子”纸币诞生的这种概念辨析,将从根本上厘清即使在今天对货币形态本质特征的模糊认识(“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存在的偏颇)。何平教授指出,中国最早“交子”纸币形态,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纸币形态,难以从信用关系发展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而从社会学信任网络的视角可以接近正确的结论。“交子”的诞生,服从的是社会规范,一种突出有效的社会信任机制,而不是市场规范,市场的发达、银行的诞生,以及资本主义化。


第三,在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中央朝廷在益州建立官方纸币事务机构“益州交子务”。民间交子风险的产生,是在交子发行非专门化(商业机构附带发行)的条件下,将铸币税与挪用准备混淆起来。民间交子的功能发挥,受交子铺的“生存约束”制约,交子的用与废的轮回是民间交子的自律机制。民间交子公信力的丧失对秩序的冲击,导致官方交子的必然出现。交子从“民间交子”发展到“官方交子”的必然性,根源于民间秩序与官方秩序的功能边界差异,同时也是“一国一通货”的必然要求。民间交子基于民间的基本信任网络,而官方交子植根于统治者的统治策略。当然,作为超越社区的货币形式,符号化纸币的官方化也展示了“先王铸币说”的合理性。


第四,何平教授从北宋交子开始,渐次就南宋、元朝和明朝的纸币使用实践,进行了长时段的精炼解读。尽管古人有元朝以前为“以纸取钱”,明代之后为“以纸当钱”的看法,在何平教授看来,如果用这种“纸做的货币”是“信用货币”还是“国家纸币”来设问,传统中国纸币走的一条“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的道路。这与西方纸币一开始就有银行发行,走的一条信用货币道路截然不同。北宋至近代咸丰年间官方纸币的长时段实验,表明传统中国纸币走的一条发挥流通手段职能,充当“强制使用的国家纸币”的道路。与此相对,1660年代开启的西欧纸币走的一条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银行信用货币”道路。同样是“纸做的货币”, 在纸币使用方向上这种中西的不同选择和分流,呈现出来的国家纸币与信用货币的分野,构成中西大分流的金融条件,影响至深。


李黎力副教授对何平教授的演讲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中国四川“交子”纸币的发明在人类货币文明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极大的历史意义。远在千年前出现的“交子”可以对今天央行数字货币的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提供积极有益的启示。


本次沙龙的第二个环节是人大财金“云参观”金融博物馆活动,本期活动我们走进了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博物馆。博物馆讲解员在线上带领听众参观了矗立于馆门口的大宋交子碑,在北展厅介绍了3500年的中国货币发展史、中国金融大事记、中国四川交子的诞生、大西南金融史等多种多样的展厅和专题展览。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货币和金融知识,带领听众了解了大量中国和货币发展历史。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黄达教授是新中国“大金融”思想体系的首倡者和设计者。世纪之交,他针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提出的新挑战与新要求,重构基于中国实际的金融学科框架,首倡并系统设计“大金融”学科体系;几代学人在此基础上不断传承发扬,主张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具有鲜明“人大学派”特色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系日渐形成。


撰稿:杨尚儒

监制:安然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