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206期:“十四五”后半期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展望

时间:2023年04月20日 作者: 


222.jpg

420日,由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的“产融沙龙”(第6期)暨大金融思想沙龙(第206期)在五矿广场成功举办。本期沙龙主题围绕“十四五"后半期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展望”,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做主题报告发言,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联络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就这一话题展开研讨。五矿资本党委书记、总经理赵立功与本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五矿信托、外贸金租、五矿证券、五矿期货、五矿鑫扬、绵商行,等六家经营单位合计40余人在线下、线上参加会议。本次沙龙由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曲双石主持。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在主题报告中指出,总量看,一季度经济企稳回升,GDP增速4.5%超出市场预期,主因3月出口超预期增长,叠加地产、服务业修复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全年GDP增速5%左右的目标大概率能超额完成。结构看,分化明显、也有隐忧:其一,需求不足、信心不足的问题仍存,表现为在货币、社融高增和经济复苏的情况下,CPI等价格水平仍明显偏低,民企、互联网等经济主体的信心未见明显恢复、尚需进一步观察;其二,我国债务经济模式进入瓶颈期,各方债务压力较大,尤其是地方隐性债务问题;其三,大学生、青年等结构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基于此,政策端看,后续重心应着力稳增长、稳信心、稳预期。一方面,发展是硬道理,要想方设法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短期内仍要发挥地产、传统基建的“稳定器”作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仍要偏积极偏扩张,需要通过必要的“中央加杠杆”来化解债务困境;另一方面,及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提振信心、改善预期,尤其是稳民企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招实策。此外,要密切关注我国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很可能会趋严,也要紧盯海外形势变化,包括本轮海外银行危机的演化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节奏。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从共识、分歧和建议三个维度分享了观点。就共识而言,一是中国经济这轮面临的压力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经济挑战是长期减速叠加上疫情防控的冲击所导致的,实际是多重压力之下的表现;二是今年增长5%的目标问题不大,但仍面临很多挑战;三是目前的物价水平确实处在低位状态,低通胀、类通缩状态表明了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双重压力。分歧而言,第一个分歧为出口,一季度的出口正增长14.8%大大超出预期,既有开门红的原因也有去年挤压下来的订单,出口的真实情况确实还需继续观察;第二个为对通货紧缩看法,和整个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有关通货紧缩的定义有点过时,因为过去二十多年经历了全球持续的几轮QE;第三点为美联储加息,目前市场共识是加息1-2次,而美联储误判了通胀形势,认为通胀是短期问题。建议而言,短期上要稳住消费、稳住房地产;中长期上要警惕经济结构的极度扭曲、推动国有企业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中央统筹地方债务的处置或风险处理,深入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镇化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表示,第一季度GDP4.5%良好开局。全年5%左右是留有余地的,GDP增长率有可能更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讲的2023GDP5%左右,或者今年第一季度4.5%,都是按照不变价计算的。但如果讨论中长期问题时,把眼界局限于不变价恐怕会有失偏颇。应该进一步从现价来研讨经济增长,因为货币供应量、财政收支、居民收入、价格波动、投资、国际收支等都是现价。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再次强调了经济运行面临三重压力,预期转弱是其中之一。有人说目前经济进入通缩?金融面上不支持这种看法。前两个月住户存款增加了6.9万亿元,增长率5.8%,但住户存款中活期存款减少了4346亿元,为负增长。定期存款增加了7.4万多亿元,住户存款中定期存款已经达到了70%以上。企业的存款增加了4662亿元,但活期存款减少了9548亿元,定期存款增加了14209亿元。这些数据反映了预期转弱。现在是要着力去解决预期转弱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把预期转弱调整过来或把信心提振上来,恐怕交易不旺、价格走低、投资不振、资金吃紧等现象还将延续状况。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联络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指出,尽管我国出现了低通胀情况,但目前不需要予以过多重视;疫情反弹初期,供需关系尚不稳定,CPI价格具有一定扭曲作用。未来政策上是否需要做更多刺激,还是要看名义GDP而不是过分关注现在的价格。此外,夏乐着重介绍了海外投资者关注中国经济的三个方面。第一,海外投资者认为中国通货膨胀受控是很好的因素。从消费来讲,通胀受控的情况下,政策的反应会有更多空间。所以,海外投资者看中国经济反而更有信心。第二,短期到中期,海外投资者更多关心中国地缘政治的风险以及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风险。第三,中期到长期的债务问题。中国在疫情期间债务的累积是比较高的。现在通货膨胀受到很好的压制,这样导致我们债务相对于GDP的增长还是处于比较差的水平。未来需要名义GDP快速增长来更大地稀释债务的增长。未来几年内会看到非常多的债务重组,可能会波及到地方政府等所谓的城投债和融资平台,以及相对规模小一点的金融机构。总体来讲,需要着重关注债务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认为,当前能源产业投资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能源转型的逻辑和规律的认识。在服务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方面,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应该加强对能源转型本身逻辑的研究,投资符合转型逻辑和未来方向的项目,除此之外,做投资的人应该更多关注的是服务绿色发展真正的核心、关键点和瓶颈在哪里。

 

据悉,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黄达教授是新中国“大金融”思想体系的首倡者和设计者。世纪之交,他针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提出的新挑战与新要求,重构基于中国实际的金融学科框架,首倡并系统设计“大金融”学科体系;几代学人在此基础上不断传承发扬,主张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具有鲜明“人大学派”特色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系日渐形成。

 

撰稿:童思齐

监制:安然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