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215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财政政策

时间:2023年10月24日 作者: 

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215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财政政策

202310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215期成功举办,本次沙龙主题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财政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财政事务部副主任Ruud De MooijIMF财政事务部副处长Raphael Lam做主题分享,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钟春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李戎参与研讨,本次沙龙由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主持。

首先,Ruud De Mooij先生介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财政监测报告》(Fiscal Monitor)的主要焦点——气候变化政策。他强调,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IMF正在深化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将其纳入核心工作范畴。De Mooij首先指出,IMF已经开始在其各个部门中加强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在财政事务部门,工作人员正在深入研究与财政有关的气候变化,同时,IMF新开发的四种模型将用于分析和政策制定。这些模型能够准确评估和预测私人政策的影响以及私人政策的实施设计,为各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此外,De Mooij详细介绍了弹性和可持续性信托(Flexible Sustainability Trust)这一新工具。作为一种与气候问题密切相关的创新型金融工具,与传统的项目融资形式不同,它更侧重于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既可以是适应性的,如公共投资、弹性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等;也可以是缓解性的,如能源补贴改革、碳定价改革等。这些工具的设计和推出,进一步展示了IMF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创新能力和行动决心。

接着,Raphael Lam先生就“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财政政策”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指出,尽管各国已采取措施,但离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公共财政在实现该目标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需支付实施政策所需的成本。Raphael Lam强调碳定价的重要性,建议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绿色发展和减少碳排放,但政策制定者需平衡政治与财政影响,并寻找更具成本效益的实现方式。此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他们需要更多国际支持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他表示,政策制定者们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三难困境。既要推动低碳技术应用,又要确保碳价格稳定,还要考虑公共财政影响。同时,投资瓶颈和绿色领域投资时间成本等因素将导致债务增加和碳排放减少推迟,成本更高。政策制定者需要精心设计绿色补贴和监管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采用低碳技术,并充分发挥私营部门作用。延迟行动将带来巨大代价,各方应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Raphael Lam最后指出,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寻找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碳定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国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来促进绿色发展和减少碳排放。

在最后的研讨环节,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钟春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李戎就国际社会共同促进气候适应力的重要性、创新型融资机制——特别提款权(SDR)、气候变化与财政政策的长期与短期问题、不同类型的碳政策在林业部门的成本和效果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黄达教授是新中国“大金融”思想体系的首倡者和设计者。世纪之交,他针对经济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提出的新挑战与新要求,重构基于中国实际的金融学科框架,首倡并系统设计“大金融”学科体系;几代学人在此基础上不断传承发扬,主张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具有鲜明“人大学派”特色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系日渐形成。

观点整理: 徐佳音

撰稿: 王秋懿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