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与金融街论坛主题”闭门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4年04月02日 作者: 

3月21日,由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北京金融街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金融街观察》内刊联合主办的“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与金融街论坛主题”闭门研讨会暨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226期)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华门大街4号院北京金融街研究院成功举办。

北京金融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主持会议。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赵幼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交叉学科学院院长杨东,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青等专家参加会议并发言。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局长卢五星,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王平,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付德利,西城区金融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李东,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处长王帅,北京金融街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宋俊峰,北京金融街研究院副秘书长赵波,北京金融街研究院院长助理杨文珠参加会议。

(北京金融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月秋主持会议)

周月秋首先欢迎与会各位专家,指出2024年两会后“新质生产力”一词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金融行业亟须通过金融服务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程。

(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作演讲)

潘宏胜从三个角度分享了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首先,从内涵看,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先进,代表着更有效率的生产力体系,但不能唯技术,必须形成科技创新、先进技术和优势产业的良性循环,是供给和需求在更大范围、更高数量、更高质量的动态匹配,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是结构性变迁。

其次,资本市场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很强的适应性,驱动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是共性技术和通用技术,这类技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能否成功、何时成功都难以预料,且难以提前估价,更加适合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其他直接融资机制支持,广义上的资本市场应该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渠道。

最后,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难点堵点,一是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二是区分技术特性,瞄准本地企业的条件和优势,重点攻关、以点带面、从量变到质变,避免多点开花。政策上,要量力而行,不能追求大干快上、盲目投资。三是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协调发展,不能非新即旧、非黑即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性行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四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包括强化政策协调、人才战略、创新体制等,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尊重企业的主体性,从机制上提高对创新的容忍度。

(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作演讲)

刘刚从深化理论研究、实际操作推进和应对美西方曲解等三个方面分享了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首先从深化理论研究角度看,“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概念,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两个主题密切相关。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变化,还与生产关系调整密不可分,需要把握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换、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以及产业链、科研链、资金链、人才链等要素变化。理论研究需要更广阔视野。

其次从实际操作角度看,近期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六个未来产业进行了很好的概括。需要关注的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发布了他们各自的未来产业规划。未来如何精准识别前沿技术,精准识别具备高水平技术突破,高潜能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创新,可能就是下一步国际竞争的焦点,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最后,从国际视野看,当前国际战略界认识到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处于一个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的关键决策,尤其是从传统的房地产依赖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的决策。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美西方智库媒体从中美博弈角度曲解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威胁论”等挂钩,意在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等进行打压。从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角度看,应当强调产业发展世界共享,着眼推动经济全球化,反对“小院高墙”“去风险”等单边主义封锁政策。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作演讲)

陈卫东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扩大经济社会投资消费空间的重要根基和技术基础,抓住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点,是我国科技赶超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

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意味着潜在生产率的基础发生变化,有利于强化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预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技术创新在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改进,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此外,在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下,发展新质生产力还将改变我国所处的全球产业分工地位。

新质生产力将为我国金融行业带来变革,推动金融总量增长,并带来深刻结构性变化,包括直接与间接融资关系、国内融资与跨境融资结构等,对金融机构布局、业务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长期资本基础。长期资本在科技研发、成果转换、产品孵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下,全球风险投资的流向发生变化,要高度关注如何培育有利于长期资本进入的社会环境,还要警惕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泡沫化问题。传统产业仍然具有发展潜力,应当考虑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协作关系。金融行业需要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服务能力,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推动业务和模式变革,加强行业研究,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线上作演讲)

涂永红以“抓住关键和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发言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及其质的跃升、产业升级转型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生产要素提质和优化组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着力培育符合新质生产力需要的人才,推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并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不断涌现原创性、颠覆性技术,重点克服核心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突出创新性;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有机统一,突出系统性;坚持效率优先,产出在全球各种生产力质态中领先,突出先进性。必须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统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在科创、人才、数字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要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厚植人才沃土,着力夯实新根基;加强数字赋能,助力塑造新优势。

发挥好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作用,将做好五篇大文章、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着力调整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结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强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加强金融机构之间、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合作,完善长期资本供给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学科学院院长杨东作演讲)

杨东提出,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作为首批国家级学科交叉试点之一,聚焦新质生产力和新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了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呼吁打破传统学科边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西方大学体系着重于西方的金融知识和工业体系,而中国高校需要在交叉学科的框架下发展适合自身国情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新性质的生产力,可以结合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第五科学范式,中国自主原创的“共票”(Coken)是数字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数字化权益凭证,可作为数据要素利益分配的凭证,激励数据要素有序流通。


同时,交叉科学研究院也在大力推动大金融的发展。从金融科技到数字货币,再到区块链和元宇宙,产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中,数据被视为核心要素。通过数据驱动的金融产品创新,银行和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青作演讲)

何青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注重理论创新和国际标准化。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领域较为活跃,但其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存在一定差距。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将随时间而变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抓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超越了全要素生产率,包括了效率提升和科技进步。在技术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从工业革命为主导的硬科技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软科技的转变,资本市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软科技的推动上。然而,美国资本市场模式的垄断容易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因此,中国在技术进步中应当在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注重理论创新和国际标准化。金融街论坛应积极吸引外国学者参与,推广中国的技术和标准,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只有在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前提下,中国的技术和标准才能真正成为国际标准。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2024金融街论坛主题设计展开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对当下重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局长卢五星就2024金融街论坛筹备作介绍)

卢五星代表主办方感谢各位专家建言献策。他表示,2024年3月《金融街观察》将进一步以“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组稿,将为推动金融领域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宝贵政策建议和实践参考,期待提出中央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各类主体协调配合有机融合的顶层制度设计。

卢五星介绍2024金融街论坛相关部署安排、筹备情况与新变化,表示将加强与“一行一总局一会”、外管局、新华社等论坛年会各主办方沟通交流,推动主论坛与金融监管需求相结合;各个平行论坛一方面继续办好金融科技大会,另一方面围绕国际金融合作、服务实体经济两个重点方向筹划议题,以更为实际、前沿的讨论助力金融行业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新质生产力,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各位嘉宾头脑风暴的集思广益定将为高水平举办2024金融街论坛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表示,金融街论坛作为国家级金融论坛,是金融行业年度盛会,当前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攻坚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深水区,2024金融街论坛应进一步落实和宣讲中央相关会议精神和政策部署,以实现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引领性发展,促进财政金融协调配合提质增效,以“开门办会”的精神促进政府、金融监管、金融业、企业家、主流媒体深化交流合作,以金融创新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培育综合性金融人才为具体目标,在新阶段以新金融助力新发展,厚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发布优秀案例,扩大国际影响力,把论坛成果有效转化为做好金融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周月秋强调,北京金融街研究院将根据与会专家高见,在金服局的指导下形成2024金融街论坛主题和平行论坛、分论坛、专场活动主题,还将召开多场研讨会扩大征求意见范围,进一步优化主题设计方案,助力2024金融街论坛高水平举办。

部分金融街智库联合发起单位代表列席会议。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