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57期)暨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

时间:2020年09月24日 作者: 

9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57期)暨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在文化大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发表致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与IMF亚太部助理主任、IMF驻华原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发表了主题演讲。随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分别对主讲嘉宾的演讲发表了自己的点评和观点。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主持。

1.jpg

涂永红副所长在致辞中表示,面临全新的国际形势,我国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扩大内需形成内部大循环的同时,以国内循环引领外部循环,并以外部循环驱动内部循环,形成良性互补的、开放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合作,加强国际政策协调,携手促进世界经济的稳步复苏。

2.jpg


Barnett先生在主题演讲中提出了对全球经济的五个反思。第一点是有关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表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预测虽然明年的经济活动会有基础广泛的反弹,但是全球经济增幅仍然低于危机前的趋势,而全球产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第二点是有关对政策的响应,强调了公共政策重要性的同时也肯定了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危机时期的作用。第三点是有关疫情后的恢复。他表示要面对接下来的挑战,需要通过经济改革措施提高地方经济生产效率、促进资源的重新分配、促进包容性增长。第四点是有关多边主义的议题。他表示全球性的危机需要有全球的解决办法,各国需要在健康医疗、经济贸易、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合作。最后,他认为危机孕育着机会,机会能够为所有人建设美好未来,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

4.jpg

Barnett先生演讲结束后,魏本华先生对其演讲做出了三个方面的回应。在中国经济方面,表示由于中国在疫情期间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控制疫情并重启经济,中国的经济在2020年总体上可以实现正增长。在政策响应方面,他表示对部分国家在恢复正常经济状态后应如何退出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及退出对市场造成的影响的关心,以及对中国人民银行在疫情期间采取的货币政策的肯定。在多边主义合作方面,他强调多边主义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表示中国对于多边合作的意愿。

5.jpg

Alfred Schipke先生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对于作为转型国家的中国的看法。他表示中国在体制制度方面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融入世界体制机制。在微观金融领域,中国需要有相应的社会保障网,以此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财政方面,中国需要利用财政政策管理好经济发展周期;在实体经济方面,央行需要明确传达有关汇率政策框架的信息,以减少汇率对市场的扰动。同时,他还举例说明了机制改革的重要性。最后,他分享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中国的合作机制,并提出对中国学生的相关建议。

6.jpg

Schipke先生的演讲结束后,赵锡军教授对做出了点评。在对外投资方面,他认为中国对外信贷的数量在逐渐增加,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在机制建设方面,他表示中国资源配置的机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部分法律、方案的修改完善也在强调制度建设的问题,并且认可了Schipke先生对债券市场和对外信贷的制度建设的看法。

7.jpg

最后,在问答环节中,Barnett先生就中美未来的合作、未来金融安全网发表了意见。Schipke先生就未来金融安全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未来会对中国采取的规则和标准发表了意见。

8.jpg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全球领袖”、“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五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http://www.imi.ruc.edu.cn/?p=71343&preview=true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