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主讲“新中国七十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指标变迁”

时间:2019年10月14日 作者: 
10月11日下午,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30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830会议室举行。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教授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新中国七十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指标变迁”的演讲。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副司长徐雄飞,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杨海珍,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政研室主任赵维久,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等参与研讨,沙龙由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主持。 许宪春教授从三个部分对中国七十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指标变迁展开详细介绍。第一部分是中国MPS国民收入核算的主要内容。他指出,MPS是苏联适应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收入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指标,具体包括国民收入生产核算、国民收入使用核算。第二部分是从MPS国民收入核算向SNA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转变。他依次分析了转变过程、转变方法、历史数据的转换。第三部分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发展。他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GDP的定义和生产范围的修订;第二,资源来源的丰富和规范;第三,基本分类的修订和细化;第四,核算方法的改进和完善。

(许宪春)

在嘉宾点评环节,魏本华从GDP的核算方法核心指标国内与国际标准的选择以及购买力评价PPP的折算方法对于GDP核算的影响等方面提出问题。同时,他表示应该呼吁、鼓励输送更多年轻人在国际智力领域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

(魏本华)

会议最后,许宪春教授就嘉宾以及其他与会者提出的数据可信度、实际GDP与名义GDP之间差距成因等问题做出了细致解答,并表达与大家一起进一步探讨的希望。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全球领袖”、“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五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原文链接】http://www.imi.ruc.edu.cn/?p=68251&preview=true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