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特邀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孙鲁军畅谈资本项目管理与资本项目可兑换
时间:2016年03月21日 作者:
3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和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30期)在明德主楼714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特别邀请到IMI特约研究员、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原司长孙鲁军,就“资本项目管理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一题发表演讲。沙龙由IMI研究员、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张超主持。
孙鲁军从资本项目的管理内容、管理目标两方面介绍了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并详细分析了IMF对资本流动管理的态度。他认为,实行资本管理的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跨境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急剧大规模地流出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避免对一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他指出,金融危机之后IMF对资本流动管理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态度,承认资本管制在一定情况下的合理性,但仍强调资本管制是临时性措施,实施资本管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孙鲁军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是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看,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过分干预有利于动员社会闲散资金并向生产性投资转化,引导资金流向效益高的部门和地区,由此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总体上看,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他认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窗口”期,结束国内尚存的各种形式的金融压抑,形成市场化导向的金融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需要改革者足够的勇气、魄力与长远的眼光。同时,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原则要做到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留有余地。
随后,中银香港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交易员贺晓博作为与会嘉宾,特别发表了题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新特点”的演讲。他从离岸人民币近几年的走势、市场价格、市场规模、主要交易产品、主要参与者等方面介绍了离岸人民币市场,并具体分析了离岸人民币资金波动极端化、交易来源投机化、利率市场汇率化等三个新特点。
在随后的交流互动环节,参会嘉宾就利率、汇率、外汇管理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讨和交流。据悉,孙鲁军曾参与1994年以来外汇管理体制一系列改革方案、政策以及相关制度的研究设计和制定工作;自1992年以来,他先后在《光明日报》、《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研究》、《中国金融》、《改革内参》、《经济研究参考》、《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研究》以及《财经》等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金融,国际资本流动与管理,中国外汇管理,海外投资。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