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33期)”主讲“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

时间:2020年01月04日 作者: 
12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33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701会议室举行。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以“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为题发表演讲。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芳,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罗煜,IMI研究员、凤德参策(杭州)企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红伟出席沙龙并做点评,会议由IMI执行理事兼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主持。

丁剑平教授从四个部分就如何长期有计划进行“备胎工程”展开详细介绍和论述。

第一部分是人民币国际化为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度相关的原因阐述。教授指出,金融中心是国家的心脏,内生性和外部性决定了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影响力。上海自贸区提出的“离岸”是人民币账户国际化的一个重大突破,要以账户作为抓手,统一FTI、OSA和NRA三个账户,利用进博会推广人民币账户,做到无时间差、无币种差、无规则差,加快与国际接轨进程。

第二部分是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家安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备胎”启动。教授分析到当前启动“备胎工程”的紧迫性,提出要让非居民多开账户、利用SWIFT系统完成好主妇和信息传递的功能、通过“一带一路”央行数字货币来推进。此外,针对上海CIPS系统,教授强调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要突出其便利性。

第三部分是论述国际金融中心应以企业为本的理念。丁教授认为降低企业成本很重要,尤其是监管成本,通过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依靠大数据和精准监督降低交易风险,有效控制成本问题。

第四部分是人民币的扬长避短。教授指出我国当前国际化的“短板”意识不能充分可自由兑换;二是关键货币的便利性;三是尚未推出主要人民币期货衍生品。同时,教授点明支付便利是最大的突破口,建议必须在OSA、NRA上下功夫,统一三种账户;加强 swift系统功能;由专业的人落实标准化外汇期货市场。

在嘉宾点评环节,魏本华从外汇管理政策与自贸区中黄金交易所人民币交易差额等方面提出问题,并强调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交易要素集聚点的重要意义,更提出应该用改革开放来更好地有力推动人命币国际化。

罗煜就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三点疑问:第一,上海作为发展中的经济体,能否建成世界级金融中心、第二,中国资本账户没有开放的情况下能不能建国际金融中心、第三,关于华为的事件,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社会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等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存在战略竞争甚至对抗的情景下,如何建立国际金融中心。

会议最后,丁剑平教授就嘉宾以及其他与会者提出的外管局的不确定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现实性以及推进CIP系统保障各家利益等问题做出了细致解答,并表达与大家一起进一步探讨的希望。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全球领袖”、“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五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