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瞿强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 主讲“影子银行、信用扩张与系统风险”
时间:2014年06月08日 作者:
6月8日,IMI大金融思想沙龙(第8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602举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瞿强教授发表了以“影子银行、信用扩张与系统风险”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王毅,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学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承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王芳等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张之骧主持。
主题演讲环节,瞿强教授从分析范式、缘起与界定、系统风险三个维度展开。首先,他回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并以此为背景对比分析了凯恩斯、新古典、奥地利等学派的研究范式。他强调“信用”因素与基本分析框架的兼容,要把结构分析作为总量分析的补充,并主张将资产价格变化和信用扩张的互动关系引入,从而理解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冲击。接下来,瞿强教授分别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与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系统阐述了信用扩张导致资产泡沫与系统风险的机制。
在报告第二部分,瞿教授着重探讨了影子银行概念的界定、规模与资金投向。他指出,对于影子银行,重要的是明确风险承担主体,要有一个稳定的“价值锚”。最后,瞿强教授解释了影子银行信用扩张与自我循环的机制,并从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角度提出了政策性见解。
随后,三位嘉宾针对报告主题作了相应点评。魏本华先生对瞿强教授主题报告的高立意表示肯定,同时他也提到,横向的国际比较在金融监管层面十分重要。王毅副司长从理论与实务结合的角度,谈论了自身对影子银行的属性规模、影响判断、未来走向的看法。他特别指出,对于影子银行风险的界定要树立一个与其属性认定相关的标准,回归到金融的本质上看问题。张晓朴副局长在点评中对报告主题的学术价值表示赞同。他强调,对影子银行的分析要立足于我国金融发展的现实背景,关注整个系统合成谬误的同时还需警惕个体风险,同时兼顾金融体系的规模化与监管公信力。
在提问环节中,主讲嘉宾与点评嘉宾就影子银行扩张信用的直接渠道以及其资产价值等问题作了翔实细致的解答。
在掌声中,这场高质量的、深度的、有启示性的双周论坛圆满结束。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