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R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专题研讨会暨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85期)线上成功举行
2022年5月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联合主办的“SDR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专题研讨会暨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85期)以线上闭门会议的形式举行。
在本次会议中,IFF副理事长、IMF原秘书长林建海,IFF学术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原院长张礼卿做主题分享,IMI学术委员、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IFF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参与研讨,本次会议由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主持。
IFF副理事长、IMF原秘书长林建海就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定值审查的意义做了分享。首先,特别提款权是在IMF框架下创造一种用以补充成员国的官方储备的新的国际储备资产。今年人民币的权重上调主要得益于中国出口比重的持续提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认可,是IMF继续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新起点,更是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的动力。尽管曾有提议使SDR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但要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建立有关法规和操作框架,是一个相对困难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就当前情况而言,这样的想法是超现实的。最后,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有五个值得重视的方面:一是持续的经济增长,二是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三是完善金融体系及深化金融市场发展,四是灵活的汇率制度,五是促进跨境贸易计价结算。
IFF学术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原院长张礼卿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和人民币国际化做了主题分享。他指出,现行国际储备体系有不稳定和不公平两大基本缺陷。多元储备货币体系是针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建议最为可行和可取的方案,有助于主要经济体财政货币政策的健康发展,促进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关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他提出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继续推进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加快资本账户的双向开放、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法制和营商环境五条措施。
在研讨环节,IMI学术委员、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提出当下,全球共享共治基础发生变化,SDR份额确立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SDR的确立机理、构成和使用空间都值得进一步思考。从长远来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坚持市场的力量,而市场力量取决于中国产品的话语权和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本币国际化也蕴含着对于承担国际化义务的能力要求,需要在保障本国稳定发展和承担国际责任中形成一个平衡点,在推进本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给市场提供支付流动性、给相关国家提供储备资产的能力,这也涉及到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完善和相应环境建设。
IFF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认为人民币在SDR的权重上升是我国贸易增长、金融开放、全球影响力增强下的结果变量,也是我国实体经济增长和贸易出口重要性的综合反映。目前权重提升主要因为贸易和投资,金融的重要性尚未发挥,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完全可能带来SDR权重的非线性快速提升。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应加强对有可能出现的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军事冲突的警惕,金融开放有助于对冲战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资本项目开放正当其时。金融开放是最大推动力,要强化监管、深化改革。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增强我国金融资产在海外的吸引力,利用金融创新手段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思路。
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探讨了全球经济格局和货币格局出现的三大变化:一是美国持续巨额贸易逆差,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仍待解决;二是跨境资本流动加剧,全球化带来新的问题导致国际经济、社会、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偏向选择更加稳定的汇率制度来规避和应对风险加剧;三是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并提出了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的三点建议:未来要加速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抓住RCEP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机遇,扎实拓展人民币使用渠;高度关注短期资本流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国际收支基本均衡下的相对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分析,首先,如果特别提款权发展为主要储备资产,意味着各主权国家将决定货币政策的主权由美国交给IMF,这在现实阶段是不可能的。其次,扩大SDR的作用,就必须增加SDR的分配,相对减小美元的影响力。美国会竭尽全力维护美元的在全球货币中的主导权。但是在现实意义层面,依然要尽量确保SDR在发展中国家的配额是持续少量增加的。基于现实层面的整体目标还是实现一个多元化支撑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用虽然在逐渐减弱,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它还要继续发挥很大的作用,人民币是相对快速提升的过程。长期来看,建立一个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角支撑的稳定体系有一定基础。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全球领袖”、“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五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撰稿:贺煦
观点整理:王燕 洪思佳 孙元元 任堉秸 陈烁冰 徐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