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04期):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时间:2018年11月12日 作者: 
2018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04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509会议室顺利举行。AMRO(东盟与日中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资深专家符传咏先生和AMRO经济学家刘心一先生就“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对东亚地区的影响”这一主题分别做了主题演讲。会议由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主持,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出席会议。

符传咏先生

符传咏先生首先从清迈多边协议的发展历史讲起,详细介绍了AMRO的一般职能,就东亚地区区域性的金融安全网络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思考。然后从AMRO运作方式、区域资源合作问题、AMRO人力资源等方面对AMRO和区域未来发展做出了思考,并提出了对于协调机制的个人建议。

刘心一先生

接着刘心一先生就“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上的联系”这一话题发表演讲。刘心一先生结合丰富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结构化调整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现状,比较东盟国家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指出中国和东盟目前主要是贸易往来,未来商业合作仍然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各方面的合作交流有待加深。

魏本华

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魏本华代表大家表示感谢,作为AMRO最初奠基人之一,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魏本华指出,推动AMRO真正向前发展的是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之间合作的决心,只有强烈的合作愿望,并拿出实际行动,才有可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张之骧

针对本次大金融沙龙的主题,张之骧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张之骧表达了对AMRO近几年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的肯定,并且从与欧洲的比较、亚洲的自身条件、现实的外部条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AMRO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广阔前景。最后,张之骧对AMRO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与祝福。

听众积极发言提问

符传咏、刘心一、魏本华和张之骧发言完毕后,在座听众积极交流互动,从中日韩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对口发展机制可能性、AMRO未来国际援助有效性等方面提出问题,与会嘉宾给出了精彩的回复和讨论。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共同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四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