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社科院世经所副所长姚枝仲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25期)主讲“中美贸易战的演变”
时间:2019年07月11日 作者:
6月30日上午,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25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社科院世经所副所长姚枝仲以“中美贸易战的演变”为题发表演讲。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东盟与中日韩(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原主任魏本华,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IMI研究员钱宗鑫、张劲帆、景麟德等嘉宾出席会议。会议由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王芳教授主持。
姚枝仲从国际关系政治学以及经济学的角度对中美贸易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目前美国对贸易战的目标一个是降低贸易顺差并通过调整贸易关系获取更大的利益,一个是阻止中国的赶超、削弱中国的发展潜力。针对这两个目标,美国有两条相应的对华政策:第一是调整贸易关系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促进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第二个是削弱中国的发展潜力,遏止中国经济发展。这两个政策同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相吻合,促进美国的繁荣以及维护美国的影响力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首先的策略是发展能损害美国利益的能力,中国能够给美国提供的利益越大,中国损害其利益的能力越强;第二是我们要显示一种宁愿受损也要让美国人受损的意志;第三是要持续发展稳定国内经济社会的能力,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美国人撼动我们需要代价。对贸易战本身,姚枝仲认为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谈到对新的补贴规则以及新的非市场导向政策和措施的规则谈判时,姚枝仲认为可以借此机会来调整国内的经济管理模式,顺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把外部压力转为国内改革的动力,美国人也许想用一些手段来遏止中国,结果反而也可能起到促进国内改革的作用,但这取决于双方下一步的博弈。

(姚枝仲)
在嘉宾点评的环节,魏本华认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让国际社会对中美贸易的顺差、逆差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本来是经济学上的问题,是美方无原则的扩大到科技领域、甚至国家安全的领域,这不符合国际贸易的规则。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并强调多边主义原则,应该回到WTO体制上或者在区域性的贸易协定上去谈判解决问题。随后翟东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论了自己对美国医改、遗产税等方面的看法。 此外,在圆桌研讨环节,钱宗鑫、张劲帆、景麟德也针对中美贸易战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现场)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共同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全球领袖”、“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五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