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华瑞金融科技沙龙第7期:量子金融科技新发展

时间:2023年03月25日 作者: 

2023318日,由上海华瑞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协办的“华瑞金融科技沙龙”系列活动第7期“量子金融科技新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成功举办。龙盈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科学家王彦博做主题报告,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教授、建信金科首席量子安全科学家丁津泰,玻色量子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马寅,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东,以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参与研讨。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罗煜主持。

龙盈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科学家王彦博做题为《量子金融科技新发展》的主题报告。他表示,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包括量子计算在内的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可以看到,目前量子科技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辐射量子假说,开辟了量子力学的全新篇章。在众多知名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量子相关规范理论快速发展。

202012月,华夏银行首席信息官吴永飞带领团队在《中国金融电脑》上发表了相关文章,对量子金融科技形成了一套框架方法论。经过后续的推进更新,最终明确了量子金融科技的8M框架方法论,包括量子计算机、量子记忆存储、量子算料、量子算法、量子金融市场、量子货币、量子测量、量子加密通信。在这个框架指导下,我们结合了商业银行的具体场景,探索了量子金融科技的诸多应用,例如利用量子技术进行风险管理、资产定价、投资组合优化等。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并投入到量子金融科技领域中。2022年也被定义为量子金融科技的元年,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涌现。下一步可以继续推进量子技术在金融应用上的发展,包括量子通信和区块链的结合,量子直接通信与数据安全以及数据复合管理方面的探索,量子云平台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等。

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教授、建信金科首席量子安全科学家丁津泰表示,上世纪70年代,Feynman等科学家提出了量子计算机的概念,认为可以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完成计算;1995年,Peter Shor提出了解决大数分解问题和离散对数问题的量子算法;2000年,Issac Chuang等研究人员花费1500万美元,用量子计算机完成了整数分解。量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可能对未来的金融系统、信息系统、乃至于整个数字社会产生致命威胁,因而亟需安全、高效的下一代公钥密码系统抵御其攻击,这催生了后量子密码学。现代的通信体系是一个大型的网络,大型网络系统的核心问题,即公钥密码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安全通讯与认证,后量子密码学以密钥交换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将数字签名用于认证。认证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它是例如微软等厂商可以安全实现软件升级、版本更新的保证,认证也是将计算机、手机中的公钥密码算法换成后量子密码这一艰巨任务的重难点所在。美国和欧洲在后量子密码学迁移方面进展非常快,这在去年的G7会议上得到了特别强调。总之,走在最前沿的后量子密码学,并非今日数字时代想要实现安全的备选项目,而是必由之路。

玻色量子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马寅探讨了量子计算之于金融行业的应用。首先,关于量子计算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019年,诸多震撼世界的工作成果使得量子计算为大家所熟知和关注;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布局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2022年,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探索运用量子技术突破现有算力约束、算法瓶颈,提升金融服务并发处理能力和智能运算效率,节省能源消耗和设备空间,逐步培育一批有价值、可落地的金融应用场景。现如今,我国的量子计算都由整机制造商承担所有工作,由于缺少对金融行业的深入了解,需要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合作。量子计算有三大技术流派:光量子流派、超导电子流派、离子阱流派。他们的基本粒子是不相同的,代表的基本原理也是不一样的。基本粒子不同,架构不同,最后生产出来的量子计算机有各自的能力,而并不是在所有的方向上都通用,这是今天实际的情况。也许在未来我们有机会做成通用计算机,但在未来我们关注的5年或近10年内还是在专用的问题上获得加速的效果。最后,马首席展望了量子计算之于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可以说,商业银行是最早关注和应用量子计算的,主要用于优化类、模拟与定价以及机器学习,而未来在优化交易策略、产品设计等方面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应用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东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技术和制度相互交织的双向推动。在金融科技推广应用方面,中国的金融科技已经在移动支付等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但当前也面临巨大瓶颈——公链等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在相关产业得到充分应用,研究的力量和产业应用的后劲仍然不足,建立以公链技术为核心的加密资产交易等机制和制度体系是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在监管层面,量子等技术的发展能够在更高维度上对国家治理、金融监管形成新的突破和发展。我曾深度参与P2P、加密资产,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的研究,并从法律的角度参与了国家不同层面金融科技的监管工作。金融科技的监管不仅需要加大量子科技和量子计算的研究力度,还需要密码学、区块链等领域的专家共同推动其与金融科技的高度融合。例如,在元宇宙的空间中,加密货币的代币激励机制,包括本人原创的“共票”Coken机制,就是用技术手段去解决法律问题、治理问题和金融问题,其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价值利用、数据共享和数据流动,而不是简单地对数据的确权。元宇宙的发展证明“一刀切”模式不适应金融科技和量子等技术的发展,应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容纳更多金融科技的场景。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及金融监管本身的科技、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量子科技、量子计算的发展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围绕“平台、数据、算法:三维结构理论(P-D-A Paradigm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数据互联互通以及算力的升级,打破数据封建主义,推动国家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伴随信息和技术的不断迭代,量子技术、AI等新技术给金融业带来颠覆性变化的同时,也给金融业的理论与实务层面带来越来越复杂的冲击。为了更好的促进金融业和技术的有效融合,我们必须要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应用的新技术能否解决金融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第二,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所面临的共性挑战。金融体系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关注七个矛盾:战略问题、结构性问题、投入产出问题、组织运营问题、服务能力问题、风险管理与安全问题以及金融基础设施问题。当前金融技术已经在组织运营、服务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带来极大改变。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一定影响,在战略、结构优化、投入产出方面还未观察到明显突破。未来量子技术、AI技术在应用于金融领域中将会面临七个共性挑战,分别是:数据治理问题、技术与方案门槛问题、场景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权衡问题、透明度、不可解释性与系统性风险的平衡问题、组织内部协调问题、责任分担问题以及合规与伦理问题。这些挑战务必要尽快解决,未来金融科技才可能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


观点整理:张芷宁 王文姝 匡金屏

撰稿:王文姝

监制:董熙君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