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信心是一步步累积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丰硕,体制机制、社会经济结构和综合国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对取得的成就充满自信。这是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突破干出来。阅读全文
信心是一步步累积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丰硕,体制机制、社会经济结构和综合国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对取得的成就充满自信。这是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突破干出来。然而,发展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受经济周期下行、结构调整缓慢、外部环境逆转等因素影响,多年累积的矛盾持续显现,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面对新情况,保持坚定定力、重塑市场信心更为迫切和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措施陆续出台。政策和目标确定以后,重要的是激发全社会改革开放的热情、信心和力量,使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落地生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改革重在落实。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诸多困惑和艰难,需要我们共同面对,提起精气神,调动和凝聚各种积极因素,实现改革的突围突破。
厚植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增强信心的关键。改革开放后,正是靠思想的不断解放,才使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变革和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改革开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新的发展理念,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风清气正、大胆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思想基础更加明确。解放思想,要求巩固那些已经被实践证明正确的东西,摒弃那些被实践证明错误的东西;要求坚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政府管制和干预;要求建立更加规范的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减少制度规则套利和扭曲;要求加强激励约束和试错容忍,激发起全社会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厚植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法律是调整和规范错综复杂社会经济关系最重要、最稳定、最理性的手段,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并稳定预期和秩序。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时期,各方利益和关系不断调整,只有通过法律手段,让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法治轨道才能有效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防止贪腐和权力寻租。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的重要内容,理应成为社会经济管理的重要保障和常态。
厚植公平竞争和产权保护的基础。最近,决策层反复强调,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应始终坚持“两个不动摇”。应平等对待所有经济主体,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依法保护各类经济主体和民众的资产、财产,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发放、债券投资等方面一视同仁。同时,无论国有还是民营,都应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社会道德规范。捍卫公平竞争和合法权益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基石。
在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的变化以及市场预期和反应,既要保持定力又要相机抉择,做好政策预案,始终以改革开放的思维稳定政策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