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魏革军:增加政策透明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时间:2018年09月18日 作者:Wei Gejun 

导读:

这一段时期,金融决策层反复强调管理和引导好金融市场预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现代市场条件下,注重预期管理对于改善经济金融治理、增进有效沟通、疏通政策传导以及提振市场信心都大有裨益。 预期管理指政府通过政策
阅读全文
这一段时期,金融决策层反复强调管理和引导好金融市场预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现代市场条件下,注重预期管理对于改善经济金融治理、增进有效沟通、疏通政策传导以及提振市场信心都大有裨益。 预期管理指政府通过政策和舆论的引导来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减少因为动态不一致和时间不一致导致的政策目标与实际政策效果之间的偏离。预期管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引导公众的预期趋近于理性预期,还在于保持公众预期的稳定性。加强预期管理有助于引导和改变市场上的一些不当情绪和超调。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普遍强化了前瞻性指引、预期管理工作。我国也将预期管理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2009年,“稳定预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之后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到预期管理问题。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六个稳”,其中最后一项为“稳预期”工作。近年来,政府通过明确表明对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度、信心、判断和立场,稳定公众对于经济发展的预期。人民银行也不断着力,通过新闻发布会、定期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等方式,适时向市场传递央行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政策取向。 预期管理的要义是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使公众充分理解政策的目标、工具、决策程序以及态势。宏观政策具有社会性、基础性和公共性,是政府及其部门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有效沟通是必要的。政策制定者和市场监管者,有责任把政策和法规讲清楚,以引导社会和市场形成合理的平衡的预期。同时,改善政策治理,需要全社会的互动与参与,以便充分吸收各种信息进而科学决策。 预期管理同时要求注重引导市场预期。随着市场结构的复杂化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同一问题同时具有多面性,自然存在多种声音和观点。社会议论和市场预期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是在关键时期,越是要重视主动引导市场预期。近期国务院、人民银行反复强调,引导预期、坚定信心,研究建立健全重大金融政策、重要经济金融数据、重大市场波动反应政策实施过程是动态的过程,主动加强与社会不同方面的全面沟通,建立科学预期管理制度和机制。 社会经济结构、市场是复杂的,政策实施也必然是复杂的,这决定了预期管理的复杂性。预期管理在于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每一次政策的调整都是对以往偏紧或偏松政策的校正,政策态势的变化常常引起对政策连续性的关注。有效沟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政策依据、框架和目的。政策稳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适时调整中保持中长期的均衡、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政策变化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权衡的结果,短期变化以及近期可能发生的事件经常会被优先考虑,但有时也会造成中长期扭曲。这要求以历史维度和相对独立的视野把握政策方向和力度,进而作出理性的、客观的、合乎逻辑的选择。在这方面,各类主体应秉持金融中性的思想,坚持法治思维、市场逻辑和审慎理念,始终坚信市场是理性、合乎逻辑的机制,注重通过改革和市场机制引导预期。 当前我国经济和市场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冲击,迫切需要凝聚信心和力量。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金融业资产负债表健康,宏观政策稳健,政策储备充足,稳定市场预期有良好基础,社会与市场不同方面应当保持足够的定力,共同创造中国经济的美好未来。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