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刘伟: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应兼顾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调整

时间:2018年07月09日 作者:刘伟 

导读: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
阅读全文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伟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对上述问题做出了解读。
以下为采访内容:记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但在边际上有所调整,这是否是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刘伟:当前央行实施的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为了配合短期的经济增长均衡,同时也是配合长期的经济发展转型,兼顾短期增长目标和长期转型发展,兼顾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 首先,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要积极维护均衡的经济增长。从现在情况来看,经济增长在宏观政策目标控制的区间范围之内,其他的指标,包括CPI现在是2%,比预期目标3%左右甚至还低一点,失业率目标控制在4%-4.5%这个区间。尽管近期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下滑,但是总的来看,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仍在宏观政策控制的波动范围之内。这也说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支持短期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第二,从长期来说,货币政策确确实实要考虑到提高经济质量。实际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的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大约从1950年代末)是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带动增长、克服所谓滞胀。但是这实际上是刺激了大量的劣质需求、低效应的需求所带动的经济增长,长期累计下来之后,就会形成一系列的问题。这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因。 因此长期来看,货币政策不宜于以长期的宽松来刺激需求,这样对于经济转型、从经济规模向结构优化调整、从速度增长向质量转型的变革实际上是不利的。我国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符合我们长期转型发展这一大的趋势要求的。 目前从短期,货币政策在维护经济增长的均衡性来看,流动性的投放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不少,去年全年是1.76万亿,今年到现在已经投放了2.8万亿元。这是流动性投放的规模,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规模,而在于是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比较多样性的、比较灵活的流动性的政策工具箱,包括短期的、长期的,包括降准,也包括每天的公开市场业务。基于这样的工具箱,我们的政策主动性是提高了的。 记者:今年央行做了很多流动性的调整,这对于去杠杆会不会产生影响? 刘伟:流动性调整是要根据经济增长的要求、市场均衡状况来进行。前一段市场也有反映流动性偏紧,但其实从宏观层面流动性总量来说,是比上年同期有所放大。宏观层面流动性是指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而市场所谓“资金紧”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系,比如现在存在储蓄分流、储蓄增长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严格来讲不是流动性的问题,需要区分开。 宏观流动性增加和去杠杆之间短期来看似乎是有矛盾的,但长期来看是一致的。因为去杠杆和流动性管理从长期来看,核心就是要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率。盲目的大水漫灌式是不利于最终整个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率提高的。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其实这三大攻坚战之间存在需要协调的关系。例如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和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2018年地方债大量到期,再加上地方债务在2014年以后相当大一部分是隐形的,现在要浮出水面。那么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和地方增长之间当然要协调。 短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可能使刺激需求的政策在短期内更加迫切,那很可能影响去杠杆。但是去杠杆本身是结构性的,并不是说总量简单去杠杆。去杠杆是去掉产能经营效率低下的企业和部门的杠杆,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总体上来说它和流动性管理之间没有根本性的矛盾。 记者:当前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国内改革也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样的情况下您觉得流动性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刘伟:首先要维护好经济增长均衡的要求,就是保证通货膨胀目标、经济增长目标、失业率目标这些基本的宏观经济指标的目标的实现、目标的可调控性以及目标之间结构性的均衡,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如果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出现混乱,那么经济增长均衡目标就会受到冲击,短期增长得不到支持的话,长期的改革经济转型就不具备时间窗口。 长期来看要有定力,坚持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体现在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上,还是要长期的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但并不是简单的强调流动性总量的放大。现在我国M2存量与GDP之比是200%多,比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比例值要高。总量问题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关键是还要调整结构,增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这种有效性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支持,另外一方面实体经济本身要提高创新力,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金融“脱实向虚”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创新力不够,金融资源找不到有效的投资机会。如果金融再度投向劣质产能,也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不符。 所以流动性问题,关键也就是效率问题。流动性本身的效率问题来自于创新和结构,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需要共同努力。 记者: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比较大,这个波动水平是否符合预期? 刘伟:汇率是否符合预期,要看汇率在当前政策作用下是不是稳定,以及汇率的稳定对于国际收支和经济运行是不是能够避免带来大的波动。6月份以来,汇率波动比较大,变化比较快,而在3月份时我们还面临着一定的升值压力。目前从政策有效性、可控能力和市场反应看,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还是有把握的。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