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王剑:零售货币基金份额纳入M2意味着什么?
时间:2018年02月22日 作者:Wang Jian 
              
              导读:
 然后,小李拿这100元存款购买了新发的货币市场基金,它当然归入“非存货基”类别。这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存款人从小李变成了货基。
然后,小李拿这100元存款购买了新发的货币市场基金,它当然归入“非存货基”类别。这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存款人从小李变成了货基。
 对于货基来说,也可画出一张“资产负债表”,持有人是小李100元,起初的投向是100元存款。
对于货基来说,也可画出一张“资产负债表”,持有人是小李100元,起初的投向是100元存款。
 现在,货基的基金经理开始把100元资金投放出去。他拿70元作为协议存款(或买银行存单),继续放在银行,然后买了20元新发的国债,10元新发的企业债。完成这些购买后,货基的“资产负债表”是:
现在,货基的基金经理开始把100元资金投放出去。他拿70元作为协议存款(或买银行存单),继续放在银行,然后买了20元新发的国债,10元新发的企业债。完成这些购买后,货基的“资产负债表”是:
 这时,发债企业拿到10元,也存在银行;国债发行的20元存入国库,则相当于回笼货币,银行左边少了一笔20元的准备金,右边少了一笔20元的存款。最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
这时,发债企业拿到10元,也存在银行;国债发行的20元存入国库,则相当于回笼货币,银行左边少了一笔20元的准备金,右边少了一笔20元的存款。最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
 更为详细的货基投资导致的货币变动效果,请参阅货币哥《货币的误区(7):余额宝导致银行存款流失?》一文。
这次央行的M2口径调整,就要从上述货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说起。
原先,央行把货币市场基金在银行的存款(含存单)计入M2,在本例中也就是70元。而企业存款同样也是计入M2的,于是目前M2总的余额是80元。原来小李买货基前是共有100元M2,但后来由于货基购买了20元国债,导致M2被回笼20元。如果不买新发的国债,则货基不会影响M2余额。
但按新的统计口径,是用非存货基余额计入M2,而不再计入货币市场基金在银行的存款(含存单)。在本例中,是小李持有的100元计入M2,货基存在银行的70元则不再计入M2。然后,企业存款10还是继续计入,那么M2总的余额是110元。
这比原来的统计口径多出了30元。对比前后两种口径,差异主要是:(1)原口径下,货基购买国债而回笼了20元存款,但新口径下统计全部货基,因此差异20元;(2)新口径下,企业存款10元被重复统计,因此差异了10元。
可见,新的统计口径下,对企业存款重复统计,对国债发行回笼的存款也继续统计,因此是有重复统计嫌疑。那央行为何做出这样的调整呢?核心原因在于,小李持有的100元货基,虽然不是存款,但和存款一样,可以当钱花。这归功于2013年余额宝开创的货基的支付功能,因此让货基像钱一样可以用于流通。
因此,在本例中,企业持有10元存款,可以流通,故计入M2。而小李持有的100元货基份额,也同样可以用来购物,所以某种程度上它也属于货币。因此,此次央行将其纳入M2统计。
事实上,海外美国、欧盟一直是这么统计M2的。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货基起到了一种货币派生功能,并且不受约束,可以成倍地派生。当然,现实中由于货基本身也受到一定监管,发行量有限制,所以派生量不会太猛。但其余额已达好几万亿(其中一部分是由银行表内购买的,不计入M2。还有些销售渠道的货基是完全不具备购物功能的,赎回也要T+2到账,但很难精准统计出来),因此已经对购买力构成影响,应当计入。
因此,这一小小的口径调整,其实是对货币的界定产生很大改动。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对M2的界定是严谨的,边界是清晰的,但现实中货币或货币类似物的边界却有时是含糊的,因此除了M2中的那些名堂外,总还会有些东西,时不时起到全部或部分货币的职能(比如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有些企业也可以用来支付货款),这些东西要不要全部纳入M2,会存有一定争议。货币当局会根据实际情况,时不时调整M2口径,以便尽可能完善地包括常用的货币种类,以便较为客观地反映现实中的购买力、流通力。
当然,对于宝宝们发行和销售机构来说,还不能确定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正式纳入M2,意味着开始正式肩负货币职能,而国家为了保障货币的安全稳定,一直是施以严格的监管的。因此,宝宝们未来或许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
【原文链接】【随笔】恭喜宝宝们转正成为货币
更为详细的货基投资导致的货币变动效果,请参阅货币哥《货币的误区(7):余额宝导致银行存款流失?》一文。
这次央行的M2口径调整,就要从上述货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说起。
原先,央行把货币市场基金在银行的存款(含存单)计入M2,在本例中也就是70元。而企业存款同样也是计入M2的,于是目前M2总的余额是80元。原来小李买货基前是共有100元M2,但后来由于货基购买了20元国债,导致M2被回笼20元。如果不买新发的国债,则货基不会影响M2余额。
但按新的统计口径,是用非存货基余额计入M2,而不再计入货币市场基金在银行的存款(含存单)。在本例中,是小李持有的100元计入M2,货基存在银行的70元则不再计入M2。然后,企业存款10还是继续计入,那么M2总的余额是110元。
这比原来的统计口径多出了30元。对比前后两种口径,差异主要是:(1)原口径下,货基购买国债而回笼了20元存款,但新口径下统计全部货基,因此差异20元;(2)新口径下,企业存款10元被重复统计,因此差异了10元。
可见,新的统计口径下,对企业存款重复统计,对国债发行回笼的存款也继续统计,因此是有重复统计嫌疑。那央行为何做出这样的调整呢?核心原因在于,小李持有的100元货基,虽然不是存款,但和存款一样,可以当钱花。这归功于2013年余额宝开创的货基的支付功能,因此让货基像钱一样可以用于流通。
因此,在本例中,企业持有10元存款,可以流通,故计入M2。而小李持有的100元货基份额,也同样可以用来购物,所以某种程度上它也属于货币。因此,此次央行将其纳入M2统计。
事实上,海外美国、欧盟一直是这么统计M2的。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货基起到了一种货币派生功能,并且不受约束,可以成倍地派生。当然,现实中由于货基本身也受到一定监管,发行量有限制,所以派生量不会太猛。但其余额已达好几万亿(其中一部分是由银行表内购买的,不计入M2。还有些销售渠道的货基是完全不具备购物功能的,赎回也要T+2到账,但很难精准统计出来),因此已经对购买力构成影响,应当计入。
因此,这一小小的口径调整,其实是对货币的界定产生很大改动。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对M2的界定是严谨的,边界是清晰的,但现实中货币或货币类似物的边界却有时是含糊的,因此除了M2中的那些名堂外,总还会有些东西,时不时起到全部或部分货币的职能(比如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有些企业也可以用来支付货款),这些东西要不要全部纳入M2,会存有一定争议。货币当局会根据实际情况,时不时调整M2口径,以便尽可能完善地包括常用的货币种类,以便较为客观地反映现实中的购买力、流通力。
当然,对于宝宝们发行和销售机构来说,还不能确定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正式纳入M2,意味着开始正式肩负货币职能,而国家为了保障货币的安全稳定,一直是施以严格的监管的。因此,宝宝们未来或许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
【原文链接】【随笔】恭喜宝宝们转正成为货币
              分享到:
              扩展阅读
                                专家工作室EXPERTS
    热门视点VIEWS
  文章标签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