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IMF亚太部主任:亚洲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时间:2019年04月27日 作者:IMI
导读:

(图1)

(图2)
谈到中国,此前中国每年的GDP增长率能够达到7%-8%,而现在下降到了6.3%。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如此庞大,即便增长率略有下降,也依然可以占到全球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加上印度在在全球经济增量中15%的比例,两国经济增量已占到全球经济增量的50%以上。近期IMF将中国的预期经济增长率由6.2%上调至6.3%,而该数据在2018年7月从6.4%下调至6.2%,其根本原因是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当时双方威胁增收的惩罚性关税一度达到500亿美元,不过最终并为真正实现。IMF原先预测这样的贸易摩擦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0.7% 的负面影响,但实际影响缩窄到了0.3%,此外中国激励措施的效果也远超预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0.7%的推进效应。与此同时,外部需求的变化也为中国带来了0.5%的负面影响。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仅有0.1%,而不是原先预期的0.2%。另一方面,如果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该方面的负面影响将会缩小到0。此举会为中国带来经济上行的动力,考虑到中国激励措施本身的滞后性,中国经济在今年五月还可能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不过即使在该种情况下,中国也应减少自身的经济激励力度以保证中长期的财政稳定性,而不是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速,希望中国能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的发展。 此外,中美贸易谈判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进展不尽如人意,将难免会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带来下行的压力。反之,如果中美达成贸易协定,将会加强整个亚太地区金融市场的信心,总体来说是利好于整个亚太地区。另外需要关注的一个点是,目前中美贸易协定的内容还不得而知,如果中国同意增加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数量从而减少双边贸易顺差,就势必会减少中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从而带来贸易转移现象。一般情况下,中国可能会大量进口美国的飞机、农产品及能源产品。以飞机为例,中国55%以上的飞机是从美国进口的,还有22%和16%来自法国和德国,如果贸易转移现象真的发生,上述欧洲国家将受到较大影响。同理,巴西的农产品(大豆),日本、韩国、中国台北和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来说,中美达成贸易协定是件好事,但我们也要看到此举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应当一视同仁,这种包容式的开放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也有助于其通过多边主义解决问题。
(图3)
总而言之,在过去十年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主要经济体一直依靠财政激励保持经济增长,所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杠杆率都在上升,这可能会影响到相关国家中长期的财政可持续性。目前亚洲国家还有很多政策储备以维持经济增长,但相关的货币政策必须是数据推动的,否则亚洲就无法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60%的贡献。人们在未来要更多关注结构性改革,而不是把重心全部放在提高经济增速上。总体来讲,未来亚洲有能力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但亚洲各国也需要有相应的财政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逆境。分享到:
扩展阅读
专家工作室EXPERTS
热门视点VIEWS
文章标签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