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中:金融科技推动我国银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导读:
黄润中表示,从技术进步来看,我国银行业应用金融科技在数字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背景下取得了骄人的进步。金融科技深入渗透银行产品和业务研发,加速了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项目的探索和落地,这些科技应用重塑了传统银行业业务模式、经营方式、应用场景与客户体验,为银行业转型注入活水源泉,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实践上,金融科技应用重塑传统银行业业务模式、经营方式、应用场景与客户体验。比如,前不久,建设银行在上海开设的“无人银行”引发了社会及业界极大地关注。科技对于银行业务模式、经营方式、应用场景和客户体验的改变与重塑,正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出现在你我周围。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目前正在“转型升级、兼收并蓄”,新型银行服务形态正在不断孕育与成长。
创新变革上,金融科技颠覆传统银行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服务模式以及内涵外延;银行业对金融科技的利用也突破了传统银行的思维范畴,迈出了从被动跟随、逐渐跟上到主动带领,从借力到独立的重要一步,衍生出了银行新的业务模式。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并提供科技输出等外延性服务,实现更为独立、不受体制机制约束的技术创新,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展开正面交锋,这折射了传统银行业向数字化转型和变革的决心,也表明了实际上银行业将新技术转化为经营所具备的能力。
黄润中同时也强调,虽然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也要客观清醒地认识到,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金融科技在硬件材料、设备、工艺、软件、基础理论、底层技术、核心研发和精工人才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从行业分布来看,美国的“独角兽”企业大都分布在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而中国的“独角兽”公司大多以互联网为平台,集中在吃喝玩乐等日常消费领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更注重在基础理论突破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有源代码,将系统开发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精益求精,我国则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如何构建一个商业场景。从银行业情况来看,国外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参与程度已经非常深入,渐渐成为探索金融科技前景的主力军,而国内银行在这方面还普遍处于探索、尝试的起步状态。
面对这种差距,黄润中指出,银行业必须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作为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扬长“补”短、加强交流,实现银行业金融信息科技水平整体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从服务国家战略着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努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科技创新,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中国,向互联网+战略目标迈进。
其次,要从升级金融科技战略入手,以技术驱动为手段升级银行内前中后台及行外资源互联应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客户高质量需求为根本目标推进,以存在的差距问题为导向,制订整改计划,逐项完善,闭环落实,持续改进。一是持续加快推进银行业全流程数字化进程。二是面向未来,做好基础研究、核心研发和精工人才培养工作,将人才培养有意识地向金融科技人才侧重。三是未雨绸缪注重信息科技风险的防控。要落实审慎监管和合规监管要求,持续加强信息科技管理,要处理好安全与自主、替代与转型、风险与创新三方面的关系,不断完善银行业科技治理体系,重点防范新兴技术伴生风险,全面提升能力建设,保障金融服务平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