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IMF经济学家:美元升值将对新兴市场产生抑制效应
时间:2016年06月03日 作者:IMI
导读:
图1 美元周期与大部分新兴市场增长密切相关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圣路易斯美联储《美国实际狭义有效汇率》(Real Narrow Effective Exchange Rates for the United States);IMF,《世界经济展望》。
注:此关联系数可显示美元升值、实际GDP及不同地区的国内需求之间的契合度。美元升值阶段,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通胀调整的)实际GDP和国内需求增长率均放缓。美元升值通过每个地区的实际有效汇率测量。增长率是三年期移动平均数。实际GDP依据各地区合作经营国家的购买力平价加权平均数计算得出。国内需求=私人消费+政府消费+私人投资+净出口。LAC=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MENA=中东和北非。覆盖时期为1970—2014年。
(二)美元越坚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内需求越无力。国内需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驱动力,国内需求似乎受到实际有效汇率(即REER,测量一个国家相对于其贸易伙伴国货币的货币价值,是购买力的衡量标准)的影响,而且正是通过国内需求,美国实际有效汇率才传递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当中来。对中东、北非和新兴亚洲国家来说,国内需求受到的影响似乎较弱,对于拉美和新兴欧洲国家来说,这种影响较为强烈。
(三)美国利率较高的时期往往也伴随着美元的走强,反之亦然。更高的利率增加了流入美国的资本,因为投资者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导致美元升值。
(四)美国利率的升高似乎与美国经济的强势增长有关,但并非始终如此。当国内需求接近美国有效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时,强劲增长最终会导致需求诱发的通货膨胀压力。价格上涨促使美联储提高利率,收紧货币政策,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借贷成本的上升会减缓信贷增长放缓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打压了经济活动。但仍有少数时期,美国经济活动和利率间的联系并不密切。
(五)当美元处于升值周期时,商品的价格更疲软,反过来降低了新兴市场的增长。
美元周期
正如我们此前所说的,美元走强对新兴市场造成的负面收入效应反映为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的下跌。当出口商品所得收入的美元购买力下降,一个国家的实际收入就会降低,国内需求下滑,经济总量也将下降。在美元疲软期,将会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
我们发现,1970—2014年存在三个升值周期和三个贬值周期(见图2)。实际美元贬值周期平均持续时间长于实际升值周期。实际平均升值率为每年3.2%,平均持续期超过6年(如不包括当下美元贬值,则为8年)。实际平均年贬值率为3.8%,平均持续时间接近9年。而且,这些周期具有持续性。经历了实际升值达83%的一段时间后,紧接着很有可能是另一个升值期,而非贬值期。而就实际贬值而言,贬值期后持续贬值的可能性约达88%。
为进一步证实我们的发现,我们进行了事件分析,以美元是否处于升值或贬值周期为依据,设法将新兴市场经济体多年来的GDP表现描述出来。
图2 1970-2014年间美元的波动周期
资料来源:作者的计算。
注:美元经历长期周期,在此周期中,其价值相对其他大多数货币而言出现上升或下跌。
此分析显示,在美元升值期间,除中美洲和墨西哥外,其他所有地区的实际GDP均出现下降。虽然受到中美洲和墨西哥的影响,但整个拉丁美洲的GDP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作为净商品出口地的南美洲。中东和南非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新兴欧洲国家也同样表现出GDP整体下降的趋势。新兴亚洲市场同样如此,只是下降幅度较小。平均而言,在美元升值周期中,拉丁美洲实际GDP累计约比美元贬值周期的GDP低7个百分点。在中东和北非地区,两者的差异更大——约达21个百分点,但是与拉美的7个百分点相比,这种差距在新兴亚洲市场不甚明显(见图3)。在中美和墨西哥,这种差异并不显著,也许是因为与美国之间建立了强大的非商品联结,比如贸易、旅游和汇款等方面的联结。这些贸易联结通过商品的外部需求运作。旅游业推动了服务业的外部需求。汇款将资金从美国转移到了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所有这些均有助于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内需求和收入提供支持,抵消了来自强势美元的负面收入效应。货币与美元挂钩或使用美元作为本国货币的国家往往会进一步与美元周期表现同步。
图3 新兴市场GDP增长的阻力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以及作者的计算。
注:美元依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有效汇率进行计算。区域实际GDP计算依据各地区合作经营国家的购买力平价加权平均数计算。LAC=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MENA=中东和北非。GDP以区域平均水平计算。覆盖时期为1970—2014年。在大部分地区,美元升值时期实际GDP累计低于美元贬值时期的实际GDP。
除中美洲和墨西哥外,所有地区在美元贬值时都经历了非常强劲的国内需求增长。当美元逐渐升值时,其中许多地区的国内需求出现下降或持平。这一事实有力地表明了强势美元对国内需求购买力的负面影响。相应地,这说明疲软商品价格造成的美元收入降低(通常被称为收入效应)比国内货币贬值时伴随着商品出口出现的经济活动的增加更加重要。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为支出转换效应,因为随着以美元计价的国内商品价格变得更加低廉,它会带来更加强烈的外部需求(见图4)。
图4 新兴市场国内需求受美元升贬值的影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以及作者的计算。
注:美元依据各地区实际有效汇率进行计算。国内需求=私人消费+政府消费+私人投资+净出口。LAC=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MENA=中东和北非。需求以区域平均数为标准计算。覆盖时期为1970—2014年。在美元贬值期间,大部分新兴市场的国内需求强劲增长。美元升值时,国内需求的增长受到更大压制。
美元的前途
美元最早从2014年中期开始升值,历史数据表明,在短期到中期内,美元将继续升值的几率超过80%——符合我们判定的6—8年升值周期。这说明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有可能持续疲软,内需状况和美元购买力降低表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实际GDP增长将比美元贬值阶段更慢。
如果美联储开始提升利率并放松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初期采用的特殊扩张性货币政策,那么美元保持坚挺的可能性就更大。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至多可称为适量(最坏情况是资本逃离),这种状态会加剧疲软商品价格的影响。此外,国际融资成本将会增加。总体而言,这说明,这些经济体的对外前景不容乐观。
(本文作者为巴勃罗•德鲁克(IMF高级经济学家);尼古拉斯•E.马古德(IMF高级经济学家);罗德里戈•马里斯卡尔)
【原文链接】《新金融》 | 美元升值对新兴市场的抑制效应
分享到:
扩展阅读
专家工作室EXPERTS
热门视点VIEWS
文章标签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