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前,中国最大的结构性改革就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归根结底有三类: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目前来看,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是较好的选择,其他则有些缓不济急。且所有的金融创新都必阅读全文
当前,中国最大的结构性改革就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归根结底有三类: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目前来看,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是较好的选择,其他则有些缓不济急。且所有的金融创新都必须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大视角下,避免因一两个金融事件,让社会舆论覆盖创新事件的全貌。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尽快构建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只有把直接融资释放出来,把多层次资本市场释放出来才可能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中发挥金融的功能。以金融工程来盘活资产存量,解决动脉供血问题,核心是资产证券化;以科技金融来盘活社会闲置资金,解决毛细血管的供血问题,核心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真正职能,是整体性解决底层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问题。它生来就是直接融资模式,是非常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激活社会闲置资金,解决了中小客户的普惠金融需求。从另一个维度来看,金融互联网化也为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金融的三个“不对称”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根源不是监管与不监管,而在于三个“不对称”:
第一是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为解决信息不对称诞生,同时在解决过程中积累了更多新的信息,导致了更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一个悖论。
以P2P为例,互联网用大数据能够判断是否给张三贷款,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信息大量的堆积,导致了新的不对称,比如说有10个信息可以判断给他贷款,但是当有10万个信息时又不知道怎么判断了。基于现有的互联网信息结构、数据结构上,新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客户的真伪和客户的信用风险度很难被判断。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机构来突破,靠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很难解决。
第二是金融技术不对称。最典型金融技术就是风控,风险控制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是非常复杂的金融工程了,在现有的银行业里更是一项核心技术。中型银行比小型银行做得好一些,大型银行又比中型银行更好,究其原因,包含了人才、经验、数据库积累的样本数量、自身资本体量较大时可不断试错等因素。
我认为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很难从风控能力上达到传统金融机构的水平,基本上还是处在早期的靠经验、靠专家打分法、靠专家模型的阶段,这是传统银行10年前的水平。除了风控外还有很多流动性管理、资本计量、管理会计等一系列的金融管理技术。
第三是账务记录不对称。P2P公司也好、供应链融资也好,在资金流向上很难自证,例如怎么证明贷款给张三了,这个账务记录非常难自证。现行的解决方案是强制银行托管,但是托管的是钱,不是账。但账记在互联网企业,而不是银行,所以在账务记录上,目前来看没有找到一个对称的解决方案。
如何解决三个不对称
如何解决不对称问题,依靠的是征信工作、互联网的信息标准化进程推进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行为信息、社交信息等进入到征信系统,各种算法、模型也层出不穷,不断迭代。行为信息、社交信息等进入到征信系统,各种算法、模型也层出不穷,不断迭代。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开放公共信息:社保、医保、交通、住房等一系列信息在逐渐开放。
其次,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标准化进程非常快,不论广度深度,某种意义上超出了人民银行统一征信的范围,很多公司已经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各类征信公司的竞争和竞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会有一批第三方公司得到社会认可,从而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信息对称上的底层支撑。
此外,金融人才正从传统机构流出,在金融系统里受过多年训练的专业人才,对风险、流程、制度、管理都具有本能反应。一个互联网人才从最基础培养,十年以后才能真正成才。从现有金融机构中共享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条路径。现在我们看到好一点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人才素质是不低的,甚至很高。
金融技术的第三方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即将信用评分、第三方虚拟账户、P2P托管、资产证券化平台、投资外包等交由第三方公司来做,向社会开放。随着数据、案例、违约样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第三方机构所提供的金融管理技术上的支撑水平并不低,甚至高过一般意义的金融机构,至少高于金融机构的平均水平。从这一点上来看,金融技术的对称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关于账务记录的对称问题,原本是很悲观的,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我认为找到方向了。在解决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账务自证问题上,区块链技术显然是非常及时、难得的一项技术。
简单来说,区块链技术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升级版,解决了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所有依托于互联网,同时要求信息准确的行业,最终都会迁移到区块链上去,金融很显然是最典型的行业。金融业要求信息准确,互联网并不是最适合金融行业的环境,起码从账务记录视角来看不是最合适的,因为它的信息不经过甄别,可以篡改,互联网是可逆的,而区块链是不可逆的。
以P2P贷款自证为例,在区块链上,资金的去向被记录得清清楚楚,信息被记录在一个个节点上,且这些信息是公开的、不可更改的。再如供应链金融,现存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相当一部分和账务相关,一定要在一个新的账目记录底层技术之上才可以解决。
至此,信息对称的问题、管理技术的问题、账务记录问题,都有了答案。
下一个互联网金融风口
从投资视角来看,下一个风口包括征信、身份识别、金融管理技术、区块链等。
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中,每个模式都存在具体的技术路线和具体选择上的干扰信息。比如,征信到底投资有牌照的还是无牌照的?有牌照就那么几个,投不上怎么办?什么叫好的征信公司?是谁证明的?是持牌的就好吗?怎样进行身份识别?刷脸、指纹、掌纹、声波、虹膜……到底刷什么能够证明张三是张三?这都是技术路线的选择。
区块链技术是未来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互联网金融的原点从支付起家,链条是“支付—贷款—账户—理财—存款—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未来这些都可能会整体迁移到区块链平台上。
新技术拓展下,支付和证券在互联网支付上的演绎、对接基础设施的贷款和理财、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财富管理、靠近证券化资产的资产管理。以上这四点中,当一些边界条件改变时,现有的行业、现有的行业主体的价值也会相应发生改变,这就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是未来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