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王剑:手绘金融去杠杆

时间:2017年09月14日 作者:Wang Jian 

导读:

一、什么是杠杆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中国石油说,给我1.38万亿元本金,我可以撬起2.40万亿元的总资产(资产负债率约42%)。 工商银行说,呵呵(资产负债率约92%)。
阅读全文
一、什么是杠杆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1 中国石油说,给我1.38万亿元本金,我可以撬起2.40万亿元的总资产(资产负债率约42%)。 2 工商银行说,呵呵(资产负债率约92%)。 3 杠杆就是负债。资产负债率是一个很直观的反映杠杆水平的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但银行业一般不用资产负债率,因为这个指标不考虑资产的风险(资产负债率相同,但持有资产的风险水平不同,那是很不一样的)。如果考虑了银行不同资产的不同风险,就会出来一个风险加权资产。 风险加权资产=资产1×权重1+资产2×权重2+…+资产n×权重n (低风险资产,权重很低乃至为0,高风险资产,则权重很高) 然后会有更精确的杠杆率指标和资本充足率指标。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这就是衡量银行杠杆的恰当的指标。 二、可杠杆看起来并不高啊 银行业账面的资本充足率,很高,且过去几年还在升。 4 看起来银行杠杆并不高,那么国家为何还在喊去杠杆? 明明大家在加杠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却是上升的……事出无常必有妖,说明那个披露的资本充足率可能有问题。 这里有三个问题,加久期、加杠杆、降信用: (1)加久期:账面杠杆是不高,但期限错配太高。加杠杆如果期限、负债同期限,是没什么风险的。 5 但银行加杠杆一般是期限错配的。拉长资产久期,拉大错配程度,可以提高收益。但这也提高了流动性风险。 6 (2)加杠杆:绕开资本监管,把杠杆偷偷加上去了。比如,资本为10元,假设资本充足率是10%,那么我本来只能投100元的风险加权资产。一开始投了100元资管产品,本来按100%风险权重,为100元风险加权资产。后来,让资管产品再偷偷去加杠杆投资,其实投了120元资产,但这边还是只计了100元风险加权资产(其实应计120元)。以此,继续满足了资产充足率要求,但杠杆其实已偷偷加上去了。 或者,把风险权重100%的资产(比如信贷),包装成风险权重更低的资产类别(比如早年的同业投资),以便在相同资本金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资产扩张。 7 (3)降信用:账面杠杆是不高,但所投资产的风险提高了。比如降低客户信用(风险权重可能不变),以追求更高收益。 本身,期限、杠杆、信用三个问题,资本管理办法中其实都有相应规定。但现实中,银行总有各种花招绕开监管,实现变相加杠杆。比如银行先购买一个资管产品(俗称委外、SPV或通道),让资管产品去做这些事情(而资管产品不在银监管辖范围内,目前无法穿透)。 8 这些花招被统称为“监管套利”。其本质是漏提资本,从而实现额外加杠杆。 这些额外加上去的杠杆,带来一些不明的风险,正是这次“金融去杠杆”重点整治的对象。不要误解为“去杠杆”是要消灭一切杠杆,它是有明确针对性的。 三、去杠杆举措 针对加久期:2017年8月开始,央行提高了货币市场利率,减少短期资金的供应,使错配交易变得无利可图,甚至亏本。比如,本来用7天负债(3%)不断续做,支撑1年期资产(4%),后来7天负债利率升至4%甚至更高,这笔交易就亏本了。于是,这些杠杆便逐步拆解了。 9 针对变相加杠杆:加强监管检查,把变相加杠杆的行为查出来,取缔之。所以,就有了3月底银监会的一系列监管检查文件。 10 针对降信用:同上,也是检查。 最后,还有MPA,一刀切管制广义信贷,直接在整体上控制银行的资产扩张。 【原文链接】【图说】大表哥手绘金融去杠杆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