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陈诗一:“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与经济的绿色转型

时间:2021年05月12日 作者:陈诗一 

导读:

4月17日下午,安徽大学常务副校长陈诗一教授应邀参加“第160期大金融思想沙龙——发展绿色金融高效助力“碳中和”线上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环节点评。陈教授围绕碳减排政策的变化过程、碳中和目标下的我国碳排放空间与碳价,分析“碳中和”目标下的硬约束,并对我国能源系统全面低碳转型、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进行展望。
阅读全文

4月17日下午,安徽大学常务副校长陈诗一教授应邀参加“第160期大金融思想沙龙——发展绿色金融高效助力“碳中和”线上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环节点评。陈教授围绕碳减排政策的变化过程、碳中和目标下的我国碳排放空间与碳价,分析“碳中和”目标下的硬约束,并对我国能源系统全面低碳转型、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进行展望。

1

从相对减排目标到绝对减排目标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到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目标对我国能源机构转型,对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二氧化碳减排,中国经历了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的过程。在2009年,当时在哥本哈根峰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提出了一个相对减排的概念。当时讲到,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相对减排的目标。当时印度也提出了一个相对减排的目标,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的是绝对减排的目标。
《巴黎协定》(简称IPCC)——当时特朗普总统一上台就退出了IPCC,拜登总统上来又重新加入——是全球主要国家通过谈判达成的共同温控目标,即到本世纪末(2100年)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这也意味着全球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目标是在《巴黎协定》第一次被提出。这个目标对欧美国家比较容易实现,因为他们目前已经达峰,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比较容易,而对于我国比较难,我国现在还处在每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的过程,所以我们提出2030年要达峰,到2060年“碳中和”,这三十年的时间,对我国碳减排压力十分巨大,同时“碳中和”对能源结构转变、对经济转型要求也是一种硬约束。
中国也相应地提出了绝对减排的目标,首先“碳达峰”。在2015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在2030年“碳达峰”,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提出绝对减排的概念。到2020年,我国提出在2030年“碳达峰”的基础上,到2060年达成“碳中和”,这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绝对减排目标。所以,我国的碳减排政策也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有了这样一个变化。

2

中和目标下的我国碳排放空间与碳价

为了解碳排放硬约束对我国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特别是经济投融资的影响,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这里结合清华大学团队的低碳能源转型预测成果做一些分享。研究的基准情景为,我国落实2015年NDC目标(国家自主贡献),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碳中和情景为,我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目前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每年近1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全球每年排放总量的近30%。2007年,我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排放国。现在美国是第二排放国,但目前美国碳排放总量只占全球的15%,只是我们的一半。因此,如果要达成2030年“碳达峰”以及2060年“碳中和”,对我国是不小的挑战。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碳排放空间约1900亿吨。经过测算,在基准情景下,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2030年达到峰值 (约108亿吨),2060年下降至79亿吨。在碳中和政策情景下,预计我国最早可以在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约102亿吨),2060年最终实现碳中和。2020-2060年间,碳中和情景下累计碳排放预计约1900亿吨,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硬约束。
碳中和目标要求碳价约327美元/吨二氧化碳。根据对我国碳排放边际成本的测算,“碳中和”情景下的碳价水平在2020-2045年之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2040年达到43美元/吨二氧化碳后进入快速上升通道,预计2060年我国碳影子价格将达到327美元/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在减排初期我们的成本会小一些,但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来临,碳减排的边际成本会更高,同时也会因为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讲,碳排放对我国的约束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

3

能源系统全面低碳转型

“碳中和”是一个环境的概念。这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或者环境污染的增加,其背后是一个能源结构和能源禀赋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的国家,所以,目前我国主要以煤炭消费为主,其次是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费比例还比较低,也就是说碳排放如此之多,其背后是我国能源结构禀赋所决定的,这意味着要碳减排达到“碳中和”,必须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要优化能源结构。基于碳中和的情景下,我国要严格控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据初步核算,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如果按照“碳中和”的约束来看,2030年对应“碳达峰”,一次能源消费要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碳中和”对应的2060年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即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不多,且后期还要下降。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峰值控制在60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占比超80%。从能源结构来看,按照“碳中和”的要求,2045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必须达到49%,到2060年整个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80%,这是从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来看。从煤炭消费比例来看,2030年煤炭消费比例必须要压缩到50%以下,2060年要压缩到10%以下。我国煤炭多、便宜,如果不用煤炭,使用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对应的价格会很高。如果2060年我国煤炭消费要压缩到10%以下、8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这就意味着巨额投资。那么这种投资从哪里来?这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是巨大的一个挑战。
我国电力消费持续增长,电力结构基本实现去煤化。从行业角度来讲,发电越高的部门占据了碳排放越大的比例。按照测算,在“碳中和”的情景下,我国电力消费会继续增长,到2030年达到约10000TWh,2060年达到约15000TWh。而煤电和火电的比例要大幅下降, 2060年基本被非化石能源发电替代。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势在必行,电力系统要实现去煤化。
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势在必行。煤炭消费总量要削减,石油消费总量要控制,新能源消费比例要增加电力行业推动煤电装机有序到期退役,钢铁行业推动长流程改短流程,水运推动LNG替代,航空推动生物燃料使用,城市交通加快电动化进程,工业、建筑和居民生活加大节能力度进一步提高电气化率。

4

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我们谈环境问题其背后是能源禀赋和结构的问题,再往其背后看是改变经济的发展方式。从碳减排和能源结构优化,短期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但如果能够真正实现经济的转型,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实现经济效率的提升,经济增速还是可以保持一个适度增速的。
经济增速预计放缓,GDP翻番目标仍能达成。我国GDP在“碳中和”情景下会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增长速度会逐渐放慢,预计2026-2030年GDP平均增速约为4.8%,2056-2060年约为2.6%。值得注意的是,到2045年,碳中和情景下GDP将比2020年增长约103%。因此,这表明,我国预期可以在2020年到2045年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同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低碳产业占据主导。我国的产业结构,目前来讲,工业占不到40%,农业只有7-8%,第三产业占比略少于60%。根据“碳中和”的目标,我们要进一步降低第二产业工业部门的比例,因为中国的碳排放和欧美不同,中国还是以工业部门排放为主体,第三产业、居民部门要小一些。但在欧美,居民部门的碳排放超过制造业部门。所以,我国首先要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比例。根据测算结果,2030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为6:35:59,至205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增加至70%。2060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预计为4:26:70。2020-2060年,我国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3%和12%,第三产业占比增加15%。
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首先,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建立。设计持续深化低碳行动路线图,深入发展循环经济,以数字化和电气化推进深度脱碳。加快推进钢铁、石化等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一些引领性的大企业将率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实践。其次,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通过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需求带动扩大绿色产品供给,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最后,推动各类资金加快投向绿色领域。在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先进储能、新能源汽车、碳捕集利用与储存等新能源领域加大投资。据估算,未来30年,碳中和或将产生约138万亿人民币的低碳投资需求,年资金需求约4.6万亿元,相当于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7%左右。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