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推荐 | 数字金融人才缺口不仅是数量问题,更是结构性问题

时间:2021年09月02日 作者:中国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联席总经理 蔡明杰 

导读:

7月2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信息科技专委会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协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分论坛:数字金融人才培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暨《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报告》开题”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联席总经理蔡明杰出席会议并参加圆桌讨论。蔡明杰指出:数字金融人才缺口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伴随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和服务边界持续扩大,银行对数字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这种人才的需要,一方面需要既懂科技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需要具有开放心态、创新视野和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
阅读全文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来自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数字金融部主要负责以下几方面职责。 一是统筹推进银行线上渠道和平台建设,赋能对公金融和零售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是推动线上化流量经营和数字化场景专业运营;三是创新探索与孵化,结合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推动全行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推动业务创新发展。

1

数字金融人才缺口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结构性需求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银行全场景、无边界、智能化服务能力成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主要银行纷纷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并在战略层面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在这一进程之中,银行对于数字金融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当前,数字金融人才缺口不仅体现在数量需求方面,更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结构性需求。对于数字金融发展而言,一方面需要既懂科技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需要具有开放心态、创新视野和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

2

数字金融人才应具备的特质

数字金融人才需要具备三个特质,即专业、创新和融合。首先是专业,数字金融人才要具有全面的金融专业素质,深入了解金融业务本质和本质运行规律。数字金融的落脚点在于金融,其核心是对于金融业务本质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是创新,随着数字数济的蓬勃发展,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金融服务场景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要求银行摆脱惯性思维束缚和传统路径依赖,在坚持合规经营的前提下,持续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流程、创新模式,才更好地服务客户。第三是融合,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持续推动客户服务体系融合。首先是线上和线下要更好地融合,其次是对公金融和零售金融的融合,最后是金融和非金融的融合。因此,数字金融人才要有跨界视野,以客户为中心,有效整合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实现高效、融合服务。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