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李扬:金融强监管是为了避免出现更大风险

时间:2017年09月07日 作者:Li Yang 

导读:

在“中国金融发展新阶段”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目前,中国金融业进入风险集中爆发期,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而下决心消除风险和隐患,是为了避免以后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阅读全文
在“中国金融发展新阶段”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目前,中国金融业进入风险集中爆发期,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而下决心消除风险和隐患,是为了避免以后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战胜风险挑战。 金融业发展40年成绩巨大 自1978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从财政部中分出独立,现代中国金融体系建设开始,中国金融发展40年成绩巨大。“中国金融体系从无到有,如今已经是金融大国,这个成就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李扬说。 李扬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从2011年的76.7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56万亿元,翻了一番。金融业法人单位从5.6万家增加到11万家,直接融资比例从15.9%提高到23.8%,金融体系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取得新进展,人民币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篮子,成为全球第七位跨境和离岸支付货币,人民币被欧洲央行等60余家央行纳入储备货币。我们发起了亚投行、金砖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首位。这些40年金融改革开放的成绩,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 金融体系已经历一系列冲击“实际上,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已经历一系列冲击。”李扬说。 2008年,中国4万亿元财政刺激计划推出,货币政策由“紧”转“松”,当年新增贷款9.6万亿元。“我们经济中开始出现一些怪异的、到现在也还没有得到很好解释的现象,那就是不但大宗产品价格飙升,在中国的小宗产品包括蒜、姜、豆等价格也怪异上涨。” 李扬表示,2010年,以汇金公司大幅增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票为代表,国有资本强力进入金融市场开始了维稳操作。2013年,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钱荒”,隔夜回购利率一度飙升至30%以上。“这个现象到现在也没有解释清楚。稍微有风吹草动,人们担心它还会回归。” 之后,中国金融市场持续波动发展。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开始浮上水面,鼓励发展被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在2014年,中国股市经过多年的沉寂,开始上升。2015年5-8月,股市千股跌停,这是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股灾。2015年,各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市场措施,2015年8·11汇改,人民币结束单边升值的趋势,开始双向波动,有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急剧贬值,从6.229一直暴跌。“在2015-2016两年里,中国的外汇储备前所未有地净流出近1万亿美元。”李扬表示。 2016年开始的十七部门联合整治互联网金融至今没有结束。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频发。2016年多地的房地产价格暴涨,目前以打压房价为主要特征的又一轮活动正在进行中。 “从2008-2016年七八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如此多事件,事件规模之大、影响之烈,可以和全球金融危机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因此,无论是汇市、债市,还是房地产市场、股市、货币市场,都亟需警惕风险回归。”李扬说。 金融业进入风险集中爆发期 李扬表示,在经历了2008年之后的一系列波动之后,目前可以说中国金融业进入了风险集中爆发期,表现为金融风险点多面广,违法违规乱象丛生,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各类风险隐患较多,金融体系脆弱性明显上升。“金融风险的表现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为什么这么多的现象集中出现,李扬认为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我国经济金融经过了上一轮扩张期后,进入下行“清算”期。其次是结构性问题,实体经济供需失衡,金融业内部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不畅。最后是体制性原因,一些市场行为出现异化,道德风险明显上升,而金融监管很不适应。 “由此我想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讲的一段话:2007年之前,全球杠杆率的上升主要由发达经济体导致,2007年之后全球杠杆率的上升则主要归因于发展中国家。”李扬说,这意味着,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中国家可能成为下一轮债务危机的主角。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此不可不察。 李扬将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总结为八个方面,即,金融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银行风险,违法犯罪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地方政府引进债务风险,部分国企债务风险。由此,李扬认为,中国金融业面临新挑战,需直面应对。 “第一个挑战就是结构失衡,目前实体经济存在严重的供需结构性失衡,循环不畅。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一个根本任务。”李扬说。 李扬认为,第二个挑战是外延式扩张模式已至末路。“过去经济快速增长,金融业可以快速上规模,可以搞外延式扩张。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来的路已至末路。质量优先,效率至上,内涵式发展成为发展的新模式。特别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更要注重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 “第三个新挑战就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彻底地改变。”李扬说,金融业制度性利差明显,一度存在坐地收钱的强势思维。而如今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后要突出的是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 李扬认为,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即,把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注重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支持创业投资,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加快实现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型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坚持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功能定位,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与商业性金融联动互补、差异化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注重本地化、扎根基层、服务当地、精耕细作,不宜搞业务多元化和跨区域经营;促进商业保险发挥长期稳健投资作用,发挥经济的“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这六点是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金融体系勾画的要点。而且我用的不是金融体系,用的是金融链的概念,即互相关联、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同时,还要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李扬说。 金融风险源头在于高杠杆“去杠杆是克服本轮全球危机的必要前提。”李扬说,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风险,将集中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产能过剩、企业困难加剧和失业率上升等。与之对应,我国主要的金融风险,将集中体现为杠杆率攀升、债务负担加重和不良资产增加。 “企业和地方政府是最要关注的两大部门。”李扬说,目前部分国企债务风险高企,2008年之前,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一直稳定在100%以内,全球危机后,加杠杆趋势很明显。国际比较显示,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水平在所比较的国家中最高,其隐含的风险值得关注。在企业债务中,归诸国企者约为65%。 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2015年之前,地方政府债务骤增。经过几年整肃,包括债务替换,合法的地方债务已趋稳定。”李扬说,而2015年以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委托代建购买服务协议、PPP项目等,成为积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手段。 “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上,习主席做出了"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的明确判断,这就告诉我们,我国风险管理和加强监管的任务,集中在去杠杆上。”李扬表示。 “去杠杆,提高实体经济效率是根本。”李扬说,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是关键。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仅仅依靠从金融侧去杠杆倒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效果并不明显,更重要的仍是提高实体经济效率。 “而要提高实体经济效率,就必须要提高ROA(资产回报率)在上升的行业的比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大规模产业调整势在必行。”李扬认为,ROA上升的行业基本集中在TMT、医疗、大消费行业,这也基本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即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由工业拉动向服务业拉动转型、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 总之,李扬认为,密切结合实体经济的调结构、去产能、去库存和处理僵尸企业的步伐,以处理不良资产为抓手,稳步“去杠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监管是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李扬说,总体格局仍以分业经营为主,对综合经营强调严格规范。“事实上,目前主要是在机构层面的分业,实际发生的是在产品层面的混业。” “此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强化监管问责。”李扬认为,其中包含五大职责功能,加强规划引领,负责审议金融业发展改革重大规划;加强政策协调,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加强监管协调,统筹系统性风险防控与重要金融机构监管,对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金融产品,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地方金融发展改革与监管的指导,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督问责。 李扬认为,加强监管是全面性的。此次会议纠正了监管机构定位偏差。“监管机构的工作重点是监管,而不是把行业做大做强。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 李扬称,此次会议还明确了地方政府分离发展和监管职能,避免地方发展冲动带来道德风险。在明确权限的基础上,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强化地方监管责任。明确地方监管和金融监管做的七件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七类金融机构。 “此次会议还强调,中央统一规则、地方审批、地方监管、地方担责。同时,中央对地方金融监管还要有效监督,纠偏问责。”李扬最后表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全流程全链条动态监测预警,及时有效识别重大风险隐患,完善金融风险应急处置和问题机构退出机制。” 【原文链接】金融强监管是为了避免出现更大风险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