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李戎:制度优势、货币政策协调与财政拉动效应

时间:2021年11月24日 作者:李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刘力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导读:

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支柱,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和博弈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财政与货币政策共同纳入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中,通过同时施加短期和长期识别假设,分析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响应。研究发现。在财政冲击发生的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显著提高,表明货币当局在财政政策扩张时采取了宽松货币的协调配合的策略。依据上述实证发现,本文对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加以改进。研究中国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能够显著提升财政政策的经济刺激效果,产生财政拉动效应。这一结论从制度优势的角度对文献中发现的财政拉动效应的经验事实给出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解释,也为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本文建议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国制度优势,协调不同部门的政策目标,通过发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联动作用,增强政策效果,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阅读全文

原文信息

作者:

李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刘力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  :

《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10期

以下为文章核心内容:

1

研究背景

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支柱,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和博弈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许多西方国家,由于财政政策制定者和中央银行之间的政策目标不一致,可能催生两个部门政策选择的策略互动,影响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宏观经济理论表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是加强政策效果的渠道之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效果受到货币政策“逆风向而动”程度的影响。当财政支出增加时,保持货币政策宽松有助于加强财政拉动作用。也有研究认为,财政和货币政策都作用于货币流通,二者具有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基础和可能性,并且也存在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与西方国家不同,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同属国务院组成部门,两个部门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样一个制度上的优势使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更容易协调配合。那么,在这一制度优势的背景下,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究竟是不是相互配合,政策效果又如何呢?

2

研究发现

文章采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方法,将财政与货币政策变量共同纳入到向量自回归模型中,采用了同时施加短期和长期识别假设的方法对外生的财政支出冲击进行识别,分析货币政策在财政支出扩张时的反应和财政政策对私人部门经济活动的拉动作用。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当局在财政政策扩张时,采取了用宽松货币的协调配合的策略,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对私人部门经济活动的拉动作用明显。

接下来,依据实证研究的发现,本文对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改进,在模型中嵌入了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协调的制度优势,分析在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经济刺激效果和传导机制。通过财政支出冲击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前提下,财政政策能够拉动居民部门消费和投资,因而有效地扩大了总产出,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刺激效果。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能够有效助力财政刺激效果的发挥,这是因为财政政策通过预期通胀渠道在发挥作用。当财政支出扩张时,货币当局也同步进行货币宽松,在通胀温和上涨的同时,通过相对抑制名义利率的上涨幅度,使得实际利率下降,从而拉动了私人部门的消费。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具有显著拉动作用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体现。传统的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保持独立,不受政府其它部门经济政策的干扰。这一观点在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下或许有其合理性,是因为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执政党过度关注短期经济目标、放任经济过热而不顾长期经济稳定。在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下,执政党不仅关注短期经济增长,更关注长期经济发展,这在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坚持通过“五年规划”这一中长期经济战略进行经济治理中有所体现。在这一背景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显示出中国制度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必须要指出的是,本文提到的货币政策对财政扩张的协调并不是所谓的“财政赤字货币化”。财政赤字货币化指的是无视财政纪律,忽略长期预算约束的财政行为。中国政策实践中的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都严格遵守着财政纪律、尊重长期预算约束。中央银行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期,增加货币供给,以达到政策协调的效果。

3

研究启示

依据本文研究,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建议:①中央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中国的制度优势,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的政策目标和利益,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动作用,放大政策措施的调控力度,建立新时代背景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联动机制,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②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不应单纯盯住短期通货膨胀或产出缺口目标,应当兼顾长期经济增长目标以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完善跨周期宏观调控设计,把短期调控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合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平稳发展。③财政部门应该与货币部门保持充分沟通,在经济出现下行信号的时候果断行动,通过与央行的紧密协作,达到刺激经济、平抑经济波动的政策目的。通过货币部门的政策协调,可以在不大规模增加债务负担的同时,使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也为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提供合理、高效的政策组合。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