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以较快速度高质量增长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2017年中国GDP规模达到82.7万亿元,相当于12.2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举世瞩目。
中阅读全文
一、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以较快速度高质量增长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2017年中国GDP规模达到82.7万亿元,相当于12.2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举世瞩目。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很多矛盾,不均衡,质量低,高耗能,大投入,既有模式不可持续,风险在积累加剧。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众说纷纭,中国经济崩溃论不绝于耳。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风险,但是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以较快速度更高质量增长。为什么?主要是政治稳定,政策连续,经济发展基础好、内在动力足,风险可控。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转变作风,铁腕惩治腐败,得到广泛拥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一并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刚刚结束的“两会”是落实十九届一、二、三次会议精神的会议,人事、修宪、机构改革。修订《宪法》,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写入新宪法。
对此,逢中必反的西方舆论竟然也有正面回应——向世界传达中国稳定!美国华盛顿邮报,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媒体高度关注,积极评价。我同企业家接触,他们也表示: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的政治稳定,不仅有利于国内政策稳定,还表现在应对外部干扰的能力提升。钓鱼岛、南海问题,中美关系处理的原则,有理、有利、有节,效果良好。
2、中国经济发展基础好,内生动力足
一是城镇化进程还在继续。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化率只有17.9%,过去四十年,中国城镇化率提高了40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6.4亿人,可谓波澜壮阔,再造欧美(欧洲人口7.4亿人,欧元区人口5.1亿人,美国人口3.2亿人,日本1.3亿人)。成就了过去中国重化工业、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消费升级等的飞速发展。
未来城镇化空间还有20个百分点左右,加上脱贫攻坚,内需旺盛,可大力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还有空间。截至201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469.6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45万公里;99%以上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98%以上的乡镇和94%以上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至2017年三季度末我国的高铁总长度已经达到了2.3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占全世界的60%以上。
2017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机场共有229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新增民用机场11个。2017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7770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6%。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10604万千瓦,增长4.3%;水电装机容量34119万千瓦,增长2.7%;核电装机容量3582万千瓦,增长6.5%;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6367万千瓦,增长10.5%;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3025万千瓦,增长68.7%。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2-2020)的要求,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还要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强化水安全保障三方面。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空间仍然很大。
三是教育、医疗、养老产业、服务业发展需求巨大。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越来越大,消费对经济贡献越来越大。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9%、40.5%、51.6%。全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8%、32.1%、9.1%。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7%。其中,化妆品类增长13.5%,中西药品类增长12.4%,家具类增长12.8%,通讯器材类增长1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3%。
未来中国消费空间巨大,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孕育大量投资机会:从住、行向服务消费升级,购买健康快乐和有品质的美好生活;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50%;消费增速已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经济新周期,居民就业和收入改善;13.9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产生消费规模效应;一二三线城市产生消费梯度效应。
四是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巨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染治理,环保产业发展,将有力促进为我国经济增长。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十九大报告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环保产业任务明确。
3、风险可控
防范好风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总体可控。
一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风险,面临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判断准确、认识清醒,应对有力。面对经济下行,一方面提出要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同时提出创新发展,五位一体总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积极应对风险。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资管统一新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治理银行业及影子银行乱像、监管机构和框架大幅调整等在近期密集出台。
二是控制政府债务防范金融风险措施得力,工具箱有料。截至2017年,我国政府的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政府债务的负债率是36.2%,比2016年36.7%有所下降,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我国政府债务低于国际市场通用的60%的“警戒线”。中央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财政部2018年 允许地方政府发行至多人民币1.35万亿元债券,用于公共项目,尤其是已在建项目。新增债务得到严格控制。
三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有效防控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
去产能方面,2017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最高。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8.2%,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提高4.1个百分点。
去库存方面,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待售面积同比从2015年初的24.4%迅速下降至2016年底的-3.2%和2017年底的-15.3%,为2000年以来新低。
去杠杆方面,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
4、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制度保障
2014年11月,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时提出:“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肯定是要跨过去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早就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现在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全球至今还没有大的经济体能够顺利从中低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人均GDP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1045至412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4126至12735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273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按此标准,目前中国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我国的第十个五年规划编制时就开始首先研究国际经济了,开始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问题。我们掌握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理、采取了有力措施应对。幅员辽阔,梯度发展,为我国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提供了条件。
关于201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讲是乐观。前不久,我们召开了宏观经济形势研判会,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社科院、IMF等方面的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2018展望正面乐观。大家认为,从来没有过像2018年这样对中国经济展望乐观的意见如此一致,区别仅在于是乐观的程度有区别,有的是高度乐观,有的是谨慎乐观。
二、中美经济此涨彼消大势已成
我并没有专门研究美国经济,但美国实在是太重要了,躲都躲不过。在我们的工作中,不得不接触、关注和研究美国。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科技、金融、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无疑都是最厉害的。忽视美国,小视美国,认为美国已经衰败了,不可以,是误判。但是,迷信美国,惧怕美国,认为美国无所不能,什么都正确,同样也不可以,也是误判。中美关系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近来好像问题不小,贸易摩擦、台湾问题、战略竞争对手。其实,中美关系从来就是,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局势失控除外,可能性很小)。原因很简单,大国,各自的利益既相关又冲突,同时,中美关系恶化的后果谁都承受不了。尤其是现在,美国更受不了。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1950年抗美援朝时的中国,美国也早已不是那么不可一世了。
怎么判断美国、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我们党中央和中国政府从来都是十分清醒、理性的(部分自媒体除外)。总体上是美国想永远独霸世界难度很大,早已力不从心,美国的影响力总体上会不断减弱,中美综合实力是此涨彼消大势已成,且会越来越明显。
美国实力减退是必然也是现实存在。 霸权主义不得人心,追求自身绝对安全,而不是强调集体安全,注定要难度会越来越大。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干预他国内政,到处打仗,推翻合法政府,成本太高。美国经济结构在全球产业链中居上游,但现在越来越力不从心,要回过头来搞中端的制造业回流,战略上比较混乱。特朗普新政困难重重,不容过分乐观。
关于这次中美贸易战,应该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一部分,是系统性的有备而来。同时,也是美国战略焦躁的结果。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应对,应该说我们早有准备,一定会应对得当。在战略上要藐视,不惧美国的贸易战。一是贸易保护逆潮流,不得人心;二是美国市场在全球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三是美国政治乱象丛生,通俄门调查取得进展,特朗普内外交困,能否不遭到弹劾还未可知。
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必然,综合实力差距会进一步缩小。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下降,从二战后的50%,到六十年代的40%,七十年代到了30%以内,现在是23%。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从七十年代的2%一路上升到了现在的16%,排在第三的日本现在占比仅为5.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8年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如果按照6%左右的增速再增长十年左右,即大约在2027年前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时隔五百年重回世界之巅,深刻改变全球政经格局和治理版图。
三、中国经济支持人民币汇率长期向好
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稳步推进。为了适应中国经济贸易发展需要,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我国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列为金融两大开放战略。此后,人民币与贸易大国开展货币互换,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目前IMF列出的7大类40个子项中,中国已经有37项达到完全和部分开放,其中10项达到完全开放。改革、开放的目标是服务经济贸易发展,而不是相反。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完全可兑换没有时间表。
中国经济支持人民币汇率长期向好。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贡献率高达30%,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必然会越来越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