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夏乐:“一带一路”在拉美地区前景
时间:2018年02月01日 作者:Xia Le
导读:
图1 2016年拉美与亚洲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 UN Comtrade, IMF, Haver Analytics, BBVA Research
图2 对中国贸易和出口份额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UN Comtrade, IMF, Haver Analytics, BBVA Research
在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方面,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FDI)与其他较大亚洲投资者(如日本)相比,规模有限且结构略显单一。在拉美国家中,巴西是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自2005年以来累积共投资450亿美元(图3),其次是秘鲁(170亿美元)和阿根廷(100亿美元)。与投资类似,中国对拉美的融资也存在国别集中的特点。虽然中国的几家政策性银行自2005年以来已经向拉美地区提供了超过140亿美元的贷款,但其中大部分资金投向委内瑞拉(620亿美元)、巴西(370亿美元)、厄瓜多尔(170亿美元)和阿根廷(150亿美元),而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自2005年以来获得的融资则非常少(墨西哥为10亿美元)。
相比较而言,日本是拉美地区最大的亚洲投资者。2013年至2015年期间日本对拉美地区投资总额超过6,5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中有78%以上是投向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性部门,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期韩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为130亿美元,其中投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占比81%。相比之下,同一时期中国对拉美的FDI流入相对较低,为110亿美元。更甚的是,中国对拉美地区的大部分直接投资投向该地区的能源部门,而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直接投资仅占总体投资额的16%(图4 )。并且中国在拉美能源领域的投资,到目前为止主要集中在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等国家控制和管理的部门,中国国有企业则直接与这些政府进行交易。
图3 2005年以来中国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和政策性银行提供融资累计总额
数据来源:UN Comtrade, IMF, Haver Analytics, BBVA Research
图4 中日韩三国在拉美直接投资对比
数据来源: UN Comtrade, IMF, Haver Analytics, BBVA Research
“一带一路”与拉美——中拉合作的新机会
拉美地区国家不是“一带一路”的正式成员,但是目前国际经济政治气氛的变化为“一带一路”战略辐射至拉美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历史上拉美地区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受到美国的重要影响,但是2017年就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为美国与拉美合作前景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在特朗普的坚持下,美国政府放弃了墨西哥、智利和秘鲁参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并在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行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重新谈判中一直威胁采取单边行动。此外,美国政府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批评声音不断提高,而且在新的美国税收改革法案中包括多个贸易保护主义条款。
这些行为令美国和拉美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倒退,特别是令一些历来与美国关系较为密切的拉美国家非常失望,其中包括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乌拉圭等。这些经济体大多数都与美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
最近美国外交政策战略的急转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拉美地区合作带来机会。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一个全球媒体数据库(GDELT)进行文本情绪分析,以衡量当地媒体对于中国在当地投资的报道态度。GDELT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事件开放数据库,它实时跟踪全球所有国家100多种语言的新闻媒体报道。由于拉美地区的媒体主要使用西班牙语,因此我们在GDELT中选取的媒体报道也集中于西班牙语。
我们将所有拉美地区对于中国在其区域内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报道选取出来,然后通过固定的算法衡量这些报道对于这一主题的报道态度是正面还是负面。(图5)图上有色点大小对应着相关话题在当地媒体中被提及的次数统计,而颜色则代表在报道这些话题时媒体的态度,根据程度不同,由极为正面至极为负面的顺序是深绿色、绿色、浅绿色、黄色、红色和棕色。
通过对这些西班牙语媒体的分析,我们发现,如果比较特朗普总统在2016年11月8日当选美国总统一年后的新闻媒体,拉美地区对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媒体报道数量有所增加,并且报道的情绪也有所改善。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没有观察到对此主题的情绪改善。
我们对这一大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是,拉丁美洲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态度已经更加开放。这可以帮助中国在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获得更多份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连接巴西的桑托斯港和秘鲁的Llo的铁路项目。该项目承诺通过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使得货物从巴西运送到太平洋所需时间缩短近四周,从而改变拉美贸易联系。该项目预计耗资130亿美元至150亿美元,项目完工后每年可运载1000万吨货物。该项目得到了秘鲁、巴拉圭、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的支持,另外,巴西的大豆和铁矿石生产商也将从该项目中受益。
图5 拉美地区媒体报道对中国区内基础设施投资态度
数据来源: GDELT, BBVA Research
图6 2015年中国李克强总理提出新的中拉合作模式
数据来源: 相关新闻报道,BBVA Research
这类合作也符合2015年中期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拉“3x3”合作模式(图6) “3x3”合作模式旨在:1)以物流、基础设施、能源和信息等新产业为推手; 2)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动员企业,社会和政府间的良性互动; 3)借助政府专项基金,信贷和保险的融资渠道,推进中国与拉美之间的产能合作。
拉美地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参加与中国的合作可以为它们带来多项好处。“一带一路”在全球的推行可以维持全球各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改善拉美国家的贸易条件; 同时,中国对拉美的投资也可以促进当地提高生产率,爬升至价值链更高的位置,最终改变该地区对于商品出口的过度依赖。
面临的挑战
目前,中国和拉美地区合作仍面临经济、融资和技术方面等一系列挑战。首先,东道国本身的情况在“一带一路”海外投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些拉美经济体(例如巴西和委内瑞拉)的财政状况和政治局势可能会令它们在短期内难以全心全意投入“一带一路”合作;其次,作为“一带一路”资金的重要来源,中国金融机构目前面临金融“去杠杆”的压力,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资产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它们再向拉美进行融资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诸如项目经济可行性、工程和环境评估等技术问题对拉美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时也至关重要。过去经验表明,环境威胁和高昂的建设成本都可能导致基础设施项目无疾而终。
【原文链接】夏乐:“一带一路”在拉美地区前景
分享到:
扩展阅读
专家工作室EXPERTS
热门视点VIEWS
文章标签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