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赵昌文:“三新”理念激发经济活力

时间:2019年02月27日 作者:Zhao Changwen 

导读:

在新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潜力无限。 一、 ““三新”激发经济活力” 从2012年发展至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以及技术经济范式不断成熟。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个新
阅读全文
在新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潜力无限。 一、 ““三新”激发经济活力” 从2012年发展至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以及技术经济范式不断成熟。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个新的理念:新技术、新产业集群、新组织形式。这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意味着什么呢? 一是,新技术是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一个产业的灵魂。这一启示是我们要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解决好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要抓住新技术的主线,不断创新,攻坚克难。 二是,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制造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出现了智能制造;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出现了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上述两个方面,也就是工业4.0。制造业在生产环节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同时实现了制造和服务一体化。既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制造和服务一体化还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举例来说,未来电视机厂商可能会提供免费的设备,而通过提供内容服务获取收益。通过后续服务的收费比卖产品的销售还要划算。 除了上述新的组织形式的涌现,平台经济的组织形式也不容小觑。它改变了企业依靠单一产品和服务销售的模式,平台经济产生了网络效应,同时也产生了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这些新的组织形式都将为新兴产业带来巨大改变。 三是,新产业集群强调了产业配套设施,是否具备产业的核心能力,以及更新迭代的技术。产业往往依托研究开发力量雄厚的地区,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减少零部件采购半径,快速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过程,提高产业配套率,这也反映在成本和价格竞争力上。过去我们发展新产业,更多地强调遍地开花,全国很多省市都在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若按照产业集群的理论来看,没有核心能力的地区是很难搞好新产业的。 事实上,无论是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还是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是从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角度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基本属于二者的范畴,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而已。“新旧动能转换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快速成长,中国宏观经济就无法稳中更有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应对挑战?” 一是,要找准中国经济未来的潜在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最要紧的动力,需要继续深入挖掘,以释放其活力。 二是,全面补短板。尤其是加快补上新型基础设施的短板,并通过创新尽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所谓新型基础设施,是指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面向未来创新的基础设施。只有提高创新能力,产业升级才有望实现。 三是,产业升级,制造业必须跟上。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前有险滩,后有追兵”。过去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重要原因是低成本的劳动力。现在比我国成本低的国家比比皆是。一旦越南、印度、非洲等国家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劳动力技能的优势发挥出来,中国将不再具备以往的优势。“创新像天花板,成本像地板。”发展中国家与我们进行低成本的竞争,而发达国家是在天花板上竞争,中国必须往上走,提升产业链水平和价值链位次。对一个大国而言,中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我们依然是中等收入国家。因此,我国一定要筑牢制造业的基础,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经济体,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措施,使得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较去年大幅提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这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中国的最好名次。 世界银行的评价,当然是我国政府努力的结果。不过,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还有空间。要不断让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成熟,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开放、透明。当然,也要通过新型政商关系的建设,继续大幅地降低各种制度性交易成本。减税降费至关重要,2018年,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如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全年减税降负超过1万亿元。2019年将继续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商业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尽管2019年中国经济会遇到潜在的风险和压力,但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则大国无忧。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