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罗伯特·席勒:全球经济进入了“犹豫时刻”

时间:2016年08月03日 作者:Robert J. Shiller 

导读:

经济低迷往往也被描述为“犹豫时刻”。在这个阶段,消费者对于是买个新房子还是买新车犹疑不定,他们会觉得老房子也不错还可以住一段较长时间,汽车也一样。公司决策者会对是否扩张人力、买一个新的办公大楼或者新建一个工
阅读全文
经济低迷往往也被描述为“犹豫时刻”。在这个阶段,消费者对于是买个新房子还是买新车犹疑不定,他们会觉得老房子也不错还可以住一段较长时间,汽车也一样。公司决策者会对是否扩张人力、买一个新的办公大楼或者新建一个工厂犹疑不定,这些老板会一直犹豫到经济出现明确的信号以确保新想法新决策风险最小。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该担心今天“犹豫时刻”的哪些影响呢? 犹豫有点像拖延症。拖延症的表现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拿不准而且觉得有必要要把这件事弄清楚,但同时又有别的想法导致原地踏步拿不定主意。但是你要问人们为什么拖延,你可能不会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那么这些犹豫的行为是如何变得如此广泛以至于导致经济衰退呢?事实上,行动延迟进而导致经济放缓的原因是非常难以辨别的。 有人认为这种反馈首先始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收入效应和从众心理会放大一个人的不果断,但是在开始一定有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导致整个回馈循环,让人犹豫不决的。 对经济丧失“信心”是因素之一。证据来源于一组公开的信心指数,该指数始自1950年代,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结果,主要是询问消费者和商人关于商业活动的看法,以及对未来收入和就业的预期。 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是犹豫产生的另外一个因素。如果商人不知道法规、税收,甚至更糟比如国有化,那么他们就会犹豫不定。这种思想早就存在了,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就有了,但是却不好衡量,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经济学家Scott R. Baker, Nicholas Bloom, and Steven J. Davis 在2015年的一份报告中通过使用数字新闻信息为十几个国家构建了一个经济政策不稳定(EPU)指数。该指数(包括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俄罗斯、韩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是由计算这些国家每个月报纸上文章中含有“经济”(E),政策”(P)和“不确定性”(U)的数量得出的。 该指数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即每个月含有这三个字的文章除以每个月的总文章数量,统计时候每个国家都根据这三个词的本义相应翻译成本国文字进行统计。 这个指数跨越几十年,在美国和英国这个指数可以追溯到1900年。其中美国EPU指数同芝加哥选择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VIX)波动相关。 经济学家发现EPU指数在12个国家里成为经济紧缩的先兆,而美国和英国在经历大萧条的时候便录得很高的EPU指数。这些调查者面临着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就是衰退引发了不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引发了萧条呢?考虑到人们之间非常强的互动性,两个方面可是相关影响的,并形成一个反馈环。 一个更深更有趣的问题是什么引发了不确定性?要找出答案,需要了解可能会影响大众对于经济的想法,或让他们避免思考经济的想法。 美国大萧条时期,人们想知道EPU指数的高数值是否同1920年代生产过剩以及和对共产主义恐惧和对新政的担忧有关。人们也想知道,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由于人们担心法西斯以及即将来临的战争,从而加剧了萧条。Johannes Steele1934年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预言了即将发生的二战,在书中作者揭示了对于战争的恐惧加剧了人们决策的犹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们,一想到再来一次战争就如同噩梦一样。 当然,大萧条的长时间持续是否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很难被证实。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是哪种故事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呢?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相当肯定有些故事真的影响经济的不确定性。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会用“情感启发法” (affect heuristic)来做决策,或者倾向将情绪加到记忆里,这些情绪会影响到人们的决策,甚至这些决策和情感本身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情感错配会导致执行功能障碍,行动失败,和犹豫不定。 类似的故事现在一直在上演着,比如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倾向和担心移民对传统价值观带来挑战等——都加剧了更大的犹豫。6月份的英国退欧作为一个政治不稳定信号让世界也感受到了一个巨大的警告。恐怖事件不断的发生也对类似发展增加了情绪化。 这些对经济的担忧能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吗?任何答案在这个时候都将不是最准确的。考虑到后果的重要性,我们不应该停止思考这些担忧是如何影响经济决策的。 【原文链接】不是什么流动性陷阱!诺奖得主希勒:全球经济进入了“犹豫时刻”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