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时报》2024年12月18日刊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的理论文章《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文章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应对国内需求不足、改善市场信心以及防范外部风险。通过加强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优化结构性货币工具的使用,以及提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等措施,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回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查看全部...
  • 目前,在地缘政治影响下,传统的跨境支付方式面临效率、透明度和成本的三重难题。在此背景下,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BIS香港创新中心推出了货币桥项目,是当下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应用中的重要平台。货币桥项目遵循无损、合规、互通三原则。在结构上,货币桥项目下设了技术、政策、业务、法律、风险和合规五大分委会。在技术上,货币桥采用了纯区块链架构,实现点对点的交易结构,避免了传统代理行模式下的高昂货币兑换成本,压缩了跨境交易成本,提高了跨境交易效率。然而,货币桥也面临缺乏隐私机制、金融基础设施覆盖面和流动性三大问题。为此,应当加快货币桥项目的技术创新,持续丰富货币桥项目的使用场景,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变革。 查看全部...
  • 2024年11月16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4秋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行。IMI货币金融圆桌会议青年成员、京东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太辉围绕“改善民营经济金融服务需打破思维定式”发表主题演讲。朱太辉提出了四点关键建议:一是从系统性视角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影响,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长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二是挖掘银行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广阔潜力,推动信贷资源配置更加匹配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五六七八九”贡献;三是深化股权融资改革,以畅通平台企业境外上市和优化科创板服务定位为抓手,畅通民营企业和私募风投基金的投融资联动,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四是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加强公司治理、完善退出机制等监管改革,充分发挥民营金融机构在机构竞争和金融服务上的鲶鱼效应,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支持。 查看全部...
  • 11月16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4秋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行。IMI货币金融圆桌会议资深成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围绕“如何认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表演讲。杨涛指出,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既有结构性挑战,也反映出政策设计和金融体系支持的不足。未来应更加精准支持科技型和绿色经济企业,优化政策工具,完善信用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同时注重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效率,以助力民营经济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查看全部...
  • 11月16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4秋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行。IMI货币金融圆桌会议资深成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以“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为题发表演讲。周道许提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其优化资源配置和支持创新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民营经济融资仍面临信贷监管严、资本市场结构性限制和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挑战,他建议从宏观上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样化金融机构及多渠道国际合作;从微观上着力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担保机制并强化科技赋能;从趋势上加快数据资产化和智能化普遍化。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以数据和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查看全部...
  • 11月16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4秋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行。IMI联席理事长、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创始成员、上海华瑞银行董事长曹彤以“助力民营经济的数字化方案”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曹彤指出,无实控人企业的数字化治理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和国内企业治理转型的背景下,数字化为无实控人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释放潜在价值提供了可行方案。以Token机制为核心的社会化企业转型路径,不仅能够优化企业治理结构,还能强化消费者的直接参与,结合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为民营经济数字化发展开辟了全新方向。 查看全部...
  • 11月16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4秋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行。南京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旭围绕“强化政策支持,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表演讲。周旭深入分析了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的突出贡献,强调其在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就业吸纳中的关键作用;指出政策支持特别是金融领域的调整对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显著意义;提出要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优化国有资本考核机制,解决股权投资与高风险特性间的矛盾;呼吁通过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活力和稳定就业,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查看全部...
  • 11月16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4秋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行。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院长俞红海以“中国企业颠覆性科技创新评价”为题发表演讲。俞红海指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核心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尤其是颠覆性科技创新,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在这一过程中,现有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存在重“量”轻“质”的短板,难以精准识别和支持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企业。为此,他提出构建基于发明专利文本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颠覆性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以发明专利的新颖性和影响力为核心指标,突破传统结构化数据的局限,动态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精准引导金融资源高效配置,从而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查看全部...
  • 中国经济运行性质发生变化,总量失衡、结构性失衡与资产负债表衰退成为三大讨论焦点。近日,CMF年度论坛(2024-2025)在北京举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刘元春出席并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新逻辑与政策新思路》为题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周期性、结构性、机制性与体制性因素相互叠加,政策调整需注重快、准、狠,强化资产价格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建立国债公开市场协调机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 查看全部...
  • 随着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其政策对中美关系和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备受关注。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为核心,强调对华强硬立场。2024年11月26日,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体(Truth Social)发表帖文,称将对进口自中国的所有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并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些政策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影响各国的经济和贸易格局。本文从贸易角度出发,融合了近期专家观点、研究报告和前沿学术理论,通过对已有公开资料的整理,系统分析特朗普新政如何冲击中美贸易进而影响全球供应链。本文首先回顾了特朗普与拜登政府的已有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特朗普回归对贸易政策的潜在冲击。然后,结合四篇报告和论文,分析贸易政策如何影响全球供应链特别是中美贸易链条。最后,从内需和外需双重角度对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新政对供应链的冲击提供相应建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