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提到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的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会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接受“IMI财经观察”的专访,围绕财政部发布会上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等领域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查看全部...
-
10月10日8时许,央行通过官网、官微宣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即日起接受申报,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值得注意的是,10月9日,A股市场主要指数震荡调整;10月10日,央行宣布落地首批5000亿元互换便利,力挺股市的意味浓厚。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近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查看全部...
-
9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出席“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并发表演讲。他指出,若想启动经济,在当前阶段,首要考虑的应是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目前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仍然很大,现在主要面临的是资金缺口的问题。我国财政政策的扩张潜力依然巨大,亟需一揽子政策,提振市场、投资者和公众的信心,为明年经济的较好增长打下基础。观察者网获其授权整理发布。 查看全部...
-
9月20日至21日,第二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2024)在京举行。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国刚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演讲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市场效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资本市场机制以及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资本市场举措。 查看全部...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8日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提出,必须要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金融是优化资源配置、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随着经济整体向绿色低碳转型,转型金融也成为推动实体经济有效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式转型金融的典型事实、发展动力与现存挑战,对深刻认识转型金融的发展现状及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IMI财经观察”公众号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查看全部...
-
最近,中国国际收支格局悄然生变。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最新国际收支初步数据,2024年二季度,基础国际收支逆差307亿美元,这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短短三年半时间第三次逆差。借此,本文指出,从国际收支角度静态地看,当期人民币承压来自基本面和市场情绪两方面的变化,其中基本面即基础国际收支逆差的相对影响更大;动态地看,短期资本流动较上季逆转的影响更大些。 查看全部...
-
当下世界格局多变,如何提升全球供应链的效率,增强其面对各类负面冲击时的韧性成为维持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功能加强并成为推动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广泛联系的经济体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对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能够降低经济体融资成本,增强企业抵御负面冲击的能力。 查看全部...
-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经济体,中国为供应链伙伴提供金融服务,就是在弥补优质全球公共产品缺口。加大中国金融体系对全球供应链的支持与保障力度,可以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基础,以国际货币金融变革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部...
-
日本存款保险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现已成为日本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制度保障。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改革完善金融稳定制度,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中国人大网日前公布了金融稳定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了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我国经济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借鉴日本的改革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查看全部...
-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央行数字货币(CBDC)作为这场变革的先锋,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货币流通和结算方式。mBridge项目,作为实现央行数字货币跨境结算的关键平台,其最新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IMI财经观察”公众号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查看全部...
名家专栏EXPERTS
热门视点HIGHL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