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24日,2016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人大前后两任校长陈雨露、刘伟同台,分别就《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在政策意义的指导性和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发言。央行副行阅读全文
7月24日,2016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人大前后两任校长陈雨露、刘伟同台,分别就《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在政策意义的指导性和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发言。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演讲中总结了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四项重大成果,表示下一步央行将会在政策上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而刘伟校长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因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决策参考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策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希望该报告能够成为新时期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决策依据。
以下为刘伟校长演讲实录和引自人民日报海外网整理的陈雨露副行长演讲内容:
刘伟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2016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与来自欧、美、亚等国家、地区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民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防范等问题。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以国家长期需求为导向,利用自身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聚焦我国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性、前瞻性和长期性问题,通过加强新型高校制度建设,不断发布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国际性的报告,成为我国新形势发展时期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
从2012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组织专家团队研究并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至今有五年时间。该系列报告每年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别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世界贸易格局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离岸市场建设等战略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五年来,报告因其客观性、独立性、决策参考性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同时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在多个国家发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今年报告的主题是“货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报告聚焦新阶段的宏观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对人民币加入SDR后的宏观金融政策调整及其诱发的风险展开分析,并提出应基于国家战略视角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提供根本保障。问题的研究和建议的提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历次报告研究与发布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得到了校友和社会各界,特别是交通银行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
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关心和支持下,《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一定能够成为新时期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决策依据!成为校企合作、共同合作的成功典范!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陈雨露副行长:
“人民币国际化目前所取得成绩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和政策顺应市场的过程。下一步,央行将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稳扎稳打,持续完善人民币业务的政策框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促进跨境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平稳。”
目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人民币贬值压力眼下犹在,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该怎么走,除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陈雨露还提出了另外四条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
其一是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框架,围绕“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投融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其二是有序推动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支持优质的境外发行主体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便利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
其三是继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推动 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的建设,优化完善跨境人民币的清算安排。
其四是利用各种多边、双边对外合作机制,加强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协调,为人民币国际化营造一个长期有力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