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巴曙松:人民币加入SDR带动中国金融改革

时间:2016年07月19日 作者:巴曙松 

导读: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涉及金融领域,有很多比较宏大的叙事意义的表述,例如,对金融监管框架要进行整合,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自由广泛的应用。但重点列出来的,是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作为“十三
阅读全文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涉及金融领域,有很多比较宏大的叙事意义的表述,例如,对金融监管框架要进行整合,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自由广泛的应用。但重点列出来的,是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具体事件,此问题有进一步梳理和分析的必要。
 
SDR的创立背景
首先,从历史上看,大概在1969年,在当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里,存在官方储备不足的问题,为了弥补黄金和美元储备的不足推出了SDR的制度设计。SDR不是一个货币或一个币种,而是一种储备资产,同时它在国际货币基金的框架下,每五年调整一次额度分配。自此之后,到了浮动汇率之下,各个国家各个市场进行融资非常便利,所以SDR变得并不重要,除了留在金融学的教科书里面,很少有人讨论SDR,一直到此次金融危机。2009年在IMF的国际金融稳定框架下,重新提出来,作为稳定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人民币加入SDR的影响效应
从目前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情况看,通常需要关注两点:一是货币发行国在经济贸易里面是一个大国,这一点中国很早以前就做到了。第二是自由使用情况要达到IMF的标准,要由董事会来投票决定,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 对中国来说,人民币能够成为SDR的篮子货币,是对前一阶段中国政府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所做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肯定。加入SDR本身并不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事件,但为了加入SDR的货币篮子而引发的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一系列的变革,从而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更加值得关注的。 为了达到SDR的这些相关自由使用的标准,金融主管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措施,这些都是产生非常积极广泛影响的金融改革举措,比如说,汇率机制的调整、利率的市场化、引入国外央行等大机构进入国内的债券市场、全球清算体系的正式投入运营,以及采用IMF通行的经济金融披露标准来披露信息。11月份投票的通过,实际是对这一阶段中国推动金融改革产生积极效果的一个肯定。 同时,从全球或者从市场层面看,即使大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和潜力持很积极的态度,但从金融投资层面看,主要机构对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实际上是低配的。随着人民币计入SDR的货币篮子,不少的公募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在考虑增加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时候,会将这作为一个重要基准加以考量。同时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会增加,中国的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海外融资的成本会降低,这是逐步渐进的一个好处。 对IMF来说,从1969年到2009年这么漫长的一个期间,SDR本身变得并不是很重要,即使从2009年到现在,实际上也仅仅是涉及到官方结算层面,私人部门很少应用,同时它的影响力也很有限。现有这4种货币(美元、英镑、日元、欧元)的国家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是持续下降的。所以中国的人民币进入这个货币篮子,可以极大地提升SDR所代表的世界GDP的占比,同时也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更广泛地关注SDR,把它从仅限于官方结算的领域延伸到私人结算领域。实际上IMF、SDR需要人民币这样一个货币,以改进SDR的代表性。
 
人民币加入SDR带给中国“以开放促改革”
目前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是10.92%。按照中国的发展速度,假如以6.5%的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趋势,到2020年人民币在SDR的权重大概会在19-20%。这意味着在SDR的构成中,人民币将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重要的货币,所占权重会远远高于排在其后的日元、英镑。但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占比,人民币可能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稿,把这一具体的、大家看起来不重要的事件列进来,它的意义在于,加入本身并不一定多么重要,但是加入之后,人民币在SDR占了比较大的权重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却只占了相对比较小的权重。这就需要通过加入SDR来带动中国自身的金融改革、经济改革的配合和跟进,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以“开放促改革”这个故事又新增的一个案例。 从国际范围内来看,真正在国际储备货币领域的权力转移是非常缓慢的,从国际货币史的演变来看,从英镑、日元、欧元、美元之间关系的替代,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变化,比如实体经济总量的追赶,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特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所以在当下讨论SDR,重点应在于加入之后,根据现在SDR计算配比的方式人民币一起步就是SDR排全世界第三重要的货币,而人民币在实际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使用广泛程度来看,它又差距如此巨大,所以必须要加快中国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特别是考虑到从国际金融发展史上,货币权力变化的速度异常缓慢。对此,应该持非常积极的态度,推进改革来缩小实际差距,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发展,离岸和在岸金融体系的良性互动,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的培育和开发等等。比如说,支持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应用的基础设施的发展,是人民币加入SDR之后,能带给中国真正的“以开放促改革”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过前一阶段艰苦的努力,已经实现全世界40多个经济体的央行持有人民币。而人民币加入到SDR货币篮子之后,跟随SDR的大概180多个经济体的央行一下子就需要在它们的储备资产里自动配置人民币。很多的金融机构研究表示,人民币加入SDR后,全世界央行短期内未必会加大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持有人民币总要有便捷的金融基础设施去清算和投资它,要有足够多的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供它去作配置,要提供足够的金融信息,供全球180多个央行去研究分析、关注这个货币,这个货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以及这个金融产品背后的经济金融体系的运行。
 
建立在离岸和在岸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此次股灾中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幸亏股市未开放,如是开放的,市场波动会更大。但是,人民币加入SDR,要更自由、更广泛得可使用,必须全面开放。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下一步的开放,建立离岸、在岸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将变得非常有价值。先慢慢在离岸市场形成一个没有管制的货币,形成的价格信号、利率汇率可供参考。积累经验之后,再实施在岸市场的逐步开放,离岸、在岸的互动应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实现。
 
沪港通的影响和作用
沪港通实现了开放的目的,就像在中国市场和离岸国际市场之间建立了透明的玻璃廊桥。而且各自的监管框架都不做大的变化,比如澳大利亚,日本的一个投资者还是通过他的账户发出一个指令,通过香港或者其他的离岸市场买上海的股票。所以重新考虑在岸、离岸的互动,利用互联互通这个模式来推动人民币有序的开放,在境外市场建立提供多元化的人民币计价的产品,目前只是提供上海的股票,下一步可以延伸到深圳,再从股票市场进一步延伸到债券市场、商品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但是,统计和计算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规模时,IMF把港澳台这些离岸市场排除在外,在理论逻辑上是不一致的,因为香港就是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把港澳台人民币剔除掉之后,减少了人民币在境外市场使用的规模,实际上是对人民币在境外实际使用状况的低估。这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导致对人民币的海外使用规模计算不准确,会对香港市场和周边离岸市场的发展造成不利的技术层面的影响。 【原文链接】巴曙松:人民币加入SDR带动中国金融改革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