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市场关注的五个问题如何分析?——策略分析框架点滴(之一)
对于中上游的工业品,往往价格弹性更敏感,持续提升的产品价格会带来公司价值的持续上行。
对于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
国内价格:通胀,往往表达为货币的国内价格。温和的通胀对于下游产品总体是有利的,但利益的划分在产业链中是不均的,受益的程度取决于企业转嫁价格上涨的能力;下游的通胀沿产业链向上传导,需要经过库存周期和产能利用率调整。
国际价格:汇率,往往表达为货币的国际价格。货币的国际价格中长期取决于经济的情况,可通过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等多种方式测算;货币的国际价格在中短期取决于货币的供求(交易)和货币交易的实现。
硬投资和软投资:
硬投资:直接用于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如修建厂房、购买设备,中短期经济,微观经济。
软投资:并不直接用于生产,却服务于生产,中短期不经济,长期未必经济,但宏观经济。如修路架桥、架电网修充电桩等。
对于周期和成长:
周期品价格的持续上行,会带来相关公司价值的持续上行;但周期品价格的持续上行往往需要产能的相对收缩(如石油限产、减产)或者需求的相对扩张(如地产拉动钢铁、发电拉动煤炭等)。
成长公司的上行:成长的核心在于增长,无论是外延式还是内生式;对内生而言,市场爆发(如电影)、商业模式诞生(如电商)、技术革新(如数码相机对胶片相机);对于外延而言,高估值的公司收购低估值的资产和业绩是最典型的方式。无论哪种,成长股之所以成为真正的成长股,都需要用快速的业绩增长来维持高估值;业绩预期的高增长在时间上先于业绩的真增长。
对于估值和业绩:
估值取决于分子和分母,分子是增长,分母是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估值的上行需要增长提速,或者无风险利率下行,或风险溢价下行(其他条件不变);三个因素同时改变,则需要看综合的结果。
业绩取决于收入增长或成本下降。需求的提升有利于收入的扩大,成本的下降有利于业绩的提升。当然,和估值共同讨论的业绩应是可持续增长的业绩。
对于反弹和反转:
反弹往往源于某种修复,估值的修复,分子或分母出现非趋势性调整;风险偏好的修复,对于同等风险的资产投资者愿意接受更低的回报(换句话说风险的价格更低了);会计报表的修复(或调整),如企业的某块资产出现一次性价值重估。
反转往往源于某种趋势,估值的趋势、风险偏好的趋势和会计报表的趋势。
除了上述偏基本面的因素外,还有仓位结构调整的趋势、仓位结构调整的弹性、投资者非对称表达以及亏损厌恶。
仓位结构调整的趋势:不同风格的仓位离散到极致时,往往出现仓位结构调整。当投资者对成长的担忧接近极致,会驱动成长的估值回落到合理的“价值”范畴;当然,如果叠加产业景气上行、商业模式创新等因素,自己会从蓝筹逐渐转向成长,13年和14年实际上是这种资金迁徙和仓位结构调整的典型例子。15年底开始,这种趋势在反向变动。
仓位结构调整的弹性:从自由流通市值大的板块调整到自由流通市值小的板块,弹性大;预期趋于一致的速度快,弹性大;相对收益大,弹性正反馈。
投资者非对称表达:从交易的对手来看,价格的上涨更多的取决于现金头寸;价格的下跌更多的取决于股票头寸。
投资者的亏损厌恶:这是行为金融的范畴,在一个给定的投资周期内,处于亏损状态的投资者往往会选择“装死”——打开账户并交易的频率下降,或者是倾向于选择接受unfair game(期望小于0的博弈,与风险价格为负类似)。
【原文链接】市场关注的五个问题如何分析?——策略分析框架点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