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降准难“解渴”,矛盾更“深重”
2月29日央行突然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我们测算此次降准大概释放6000-7000亿元左右资金。
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更不能让人信服。1月份的信贷同比增速已经远远高于预期,甚至高于2009年政府推出“4万亿”的时候的同时期水平。我们不得不说说1月份信贷数据为何大幅度增加。虽然我们没有准确的直接数据,但各种相关数据表明地方政府大规模投资贷款的增加是1月信贷猛增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从各个渠道的数据显示,去年政府明理暗里一共投资超过5万亿用于稳增长,但最终的效果是私人投资被大幅度挤压,总投资额增速并未出现提高,而稳增长效果也非常一般。不过,货币当局显然还没有认识清楚货币政策对稳投资和稳增长无济于事,2015年多次降准降息,也未能拉动投资和信贷的增加。所以,2016年2月份的这次降准,其本身首先无法引导信贷的增长,其次也不是以引导信贷平稳增长为目的而出台的。
“给供给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的理由更是荒诞。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之一是让僵尸企业“入土为安”,给这些企业“断粮”而不是让其苟延残存。越是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越小,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便越慢,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只会拖得更久。或许央行担心供给侧改革真刀真枪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但改革还未开始便先送“对方”大礼,让改革成本增加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1、 股市近期行情出现了反转。最近三个交易日股市突然出现放量暴跌的行情,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过9%。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是央行当前特别警惕的现象,我们认为当前降准的直接诱因就是为了“托市”。
2、 人民币贬值压力相对减小。在全球宽松的背景下,央行宽松有了一定的空间。特别是G20峰会刚刚结束,我们不得不怀疑各国央行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
3、 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加码。近期央行接连推出几项“协助”房地产去库存的措施,降准以提高房地产市场信贷供给也是央行的如意算盘之一,但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游戏。
4、继续为政府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提供便利。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规模继续扩大,总债务发行规模(含置换债务)估计约为5-6万亿左右,比2015年增加30%。在巨大的置换压力之下,货币政策不得不被动的配合。
汇率市场:2月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明显减少,这也是央行选择现在降准的重要原因,但释放流动性对于汇率是内生压力。加之当下美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释,美元指数下行暂告一段,人民币宽松操作+美元上行,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将抬头。央行如何在汇率与流动性之间平衡将是下一阶段观察货币政策的主线。
房产市场:从去年开始的股市泡沫到债市,再到当前的房地产,资产价格泡沫轮动的现象历历在目。最近一线城市房市的暴涨导致地产市场风险快速积累,降准将进一步扭曲市场的预期,不仅无法缓解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反而对一线城市的泡沫推波助澜。房地产市场资产规模巨大,守住这个市场的泡沫不破灭是中国金融稳定的核心。然而,政策应该让市场情绪稳定,而不是继续吹大泡沫。宏观政策需要密切关注地产市场的风险积累。
大宗商品:降准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鉴于美元回升,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的空间有限。短期看,中国需求还没有恢复,降准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越来越小。两方面看,降准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支撑作用有限。
【原文链接】张超:降准难“解渴”,矛盾更“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