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人民币国际化态势】2015年6月26日人民币国际化态势综述
时间:2015年06月26日 作者:
日本发行首只人民币债券 “富士山债”登场
6月24日,日本国内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由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正式发行。该债券为期两年,年利率3.64%。面向银行、保险公司等日本国内机构投资者,计划募集3.5亿元人民币(约70亿日元),用于帮助在华日本企业筹集人民币。日本另外两大银行瑞穗和三井住友也在积极筹备人民币债券的发行。 日本媒体评论称,继香港点心债、新加坡狮城债和法国凯旋债之后,海外人民币债券市场又将多一个外号——“富士山债”。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认为,人民币债券在日本市场问世后,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将以更低成本筹集到在中国开展业务时所需的人民币。日本国内的保险公司、地方银行等投资者可以为手头积攒的人民币找到一个投资渠道。 日本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清水聪认为,随着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作为最终消费市场的地位不断加强,区域内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正在上升。东京金融市场要改变日元以外货币交易较少的状况,必须增加其它币种的债券和证券交易,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蒙古国发行10亿人民币债券 人民币认受性正提高 蒙古国政府24日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金额10亿元,期限3年,按面值平价发行,票面利率及收益率均为7.50%。这是继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英国政府、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及法国社会保障基金等之后,又一外国主权国家或地区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反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认受性正逐步提高。 蒙古国政府此次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是根据其5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发行。蒙古国政府获穆迪"B2"评级,标准普尔及惠誉均给予"B+"评级,此次债券与主体评级一样。债券将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蒙古国政府此次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主要用作负债管理,计划把发债募资所得用作重整现有债务结构,包括用于该国基建及工业项目本币或外币贷款的再融资等。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人民币稳步崛起为国际货币,全球投资者和经济体对随之而来的连串好处充满憧憬,这需要更强的跨境合作和更深层的公私营合作去实现。更紧密的跨境合作和能力提升,均能支持人民币发展,不仅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也能降低金融风险。随着越来越多政府和官方机构使用人民币,持续宏观经济和宏观审慎改革,有助为健康的人民币金融系统打好基础。 全球逾千家银行已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25日发布报告显示,全球逾1000家银行已使用人民币作为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支付货币,带动人民币支付使用量的增长。 SWIFT的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5月,已有1081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之间的支付货币,约占这些机构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之间货币支付量的35%,而2年前这个比例约为29%。以使用人民币的金融机构的数量而言,与2年前比较,则增加了22%。 报告显示,按地区来看,亚太地区金融机构采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由2年前的33%提高至37%,同期,美国金融机构则由10%提高至37%,目前欧洲的比例约为33%,非洲和中东的比例则为28%。 SWIFT亚太区支付主管Michael Moon表示,每月也会见到有新的银行采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相关数字的不断提高,是人民币国际化演进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同时预示,全球很多的银行,未来或会有兴趣加入到中国计划年底前推出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