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赵众:汇率巨变下的资本市场

时间:2016年01月28日 作者:赵众 

导读:

编者按: 1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闽江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福建校友会联合主办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5冬”在福州隆重举行。 会议围绕人民币加入SDR后的两岸金融合作展开深入研讨。国家外汇管理局
阅读全文
编者按: 1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闽江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福建校友会联合主办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5冬”在福州隆重举行。 会议围绕人民币加入SDR后的两岸金融合作展开深入研讨。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长、福建省外汇管理局局长吴国培,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原司长孙鲁军,中国人民大学福建校友会副会长、福建海峡银行董事长苏素华,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鄂志寰,闽江学院副校长庄毓敏、狄俊安,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郭海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以及台湾高雄大学教授蔡颖义等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台湾、香港等地的100余位嘉宾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主持。 赵众先生在圆桌讨论环节通过回顾2015年6月至今国内股市三次大的指数暴跌,通过反思各次暴跌背后的原因,着重对2016年以来的市场逻辑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未来的市场走势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发言实录: 一、目前的市场状况 2015年6月至今,A股市场已经发生了三次大幅下跌,按照学术上的定义,这三次下跌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股灾”。首先是2015年6—7月的“股灾1.0”,其后是2015年8月汇改之后引发的“股灾2.0”,这次股灾的特点是国际市场受到影响的被动反映,是对中国汇率改革的一种被动的反映;在后,就是由于这次熔断机制所触发的“股灾3.0”,对于目前的这次指数的大幅下跌,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第一个诱发因素是去年年底开始的人民币的又一波贬值,处于对央行干预决心的怀疑,市场看空人民币的情绪日益上升,导致资金大量外流,从而触发了这次下跌。相比“股灾2.0”,这次指数的大幅下跌,国际资本市场受到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实际上国际市场起到了负反馈的加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种螺旋式的下降和暴跌。回顾这三次指数的大幅下跌,我们看到暴跌之后的影响一次比一次广泛,而暴跌的情况也一次比一次更严重。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说我们已经摆脱了股灾影响还为时过早。 二、形成当前市场的逻辑 综合来看,形成目前市场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于人民币资产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股市的表现其实只是这一联系的一个方面。我们看到,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加强,市场普遍表现出置换出人民币资产,调整资产配置的倾向,这就使得市场上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下降的同时,抛售逐渐增多,从而进一步导致人民币资产的贬值,形成资产价格逐渐下降的过程。 三、未来市场的走势 从上文中所提到的逻辑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市场在短期内的情况并不乐观。这段时间饱受诟病的熔断机制,实际上只是一个技术原因,整个市场的趋势、形成和背后的逻辑原因是熔断没有办法解释的。未来,在人民币贬值预期没有得到弱化的情况下,整个的国内A股市场依然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目前的政策制定者已经意识到了原来存在的问题,并且已经在着手改进和制定新的、适合国内市场的规则,展望未来,我们依然要对国内的市场抱有足够的信心和热情。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